免费问诊 登录 注册

医誓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首页 / 医典 / 《中医全科病证》 / 心悸

心悸

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各种心律失常)。

1.心虚胆怯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加减

龙齿12、磁石15、琥珀5冲服、酸枣仁10、远志6、伏神10、人参12、茯苓10、山药10、天冬10、生地12、熟地12、五味子6。

气短乏力,头晕目眩,动则尤甚,重用人参,+黄芪;心阳不振,+炮附子;心血不足,+阿胶、何首乌、龙眼肉;心气郁结,烦闷抑郁,+柴胡、郁金、合欢皮、绿萼梅;气虚夹湿,+泽泻、白术,重用茯苓;气虚夹瘀,+丹参、川芎、红花、郁金。

2.心血不足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加减

黄芪15、党参12、白术10、炙甘草10、熟地12、当归10、龙眼肉10、伏神10、远志6、酸枣仁10、木香5。

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胸闷心烦,舌淡红少津,脉细数或结代,用炙甘草汤加减;阳虚而汗出肢冷,+炮附子、煅龙骨、煅牡蛎;阴虚,重用熟地,+阿胶、北沙参、玉竹、石斛;纳呆腹胀,选+陈皮、谷芽、麦芽、神曲、山楂、鸡内金、枳壳;失眠多梦,+合欢皮、夜交藤、五味子、柏子仁、莲子心。热病后期损及心阴而心悸,用生脉散加减。

3.心阳不振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桂枝10、附子10、人参12、黄芪12、生龙骨12、生牡蛎12、炙甘草10。

形寒肢冷,重用人参、黄芪、炮附子、桂枝;大汗出,重用人参、黄芪、煅牡蛎、煅龙骨,+山茱萸,或用独参汤;水饮内停,+葶苈子、五加皮、车前子、泽泻;夹瘀血,+丹参、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阴伤,+麦冬、枸杞、玉竹、五味子;心动过缓,+蜜麻黄、补骨脂,重用桂枝。

4.阴虚火旺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生地12、玄参10、麦冬10、天冬12、当归10、丹参12、党参15、黄连5、朱砂0.3、伏神10、远志6、酸枣仁10、柏子仁10、五味子5、桔梗10、炙甘草10。

肾阴亏虚,虚火妄动,遗精腰酸,+龟甲、熟地黄、知母、黄柏,或加服知柏地黄丸;阴虚而火热不明显,单用天王补心丹;阴虚兼有瘀热,+赤芍、牡丹皮、桃仁、红花、郁金。

5.水饮凌心

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加减

泽泻12、猪苓10、车前子10、茯苓12、桂枝10、党参12、白术10、黄芪12、远志6、伏神10、酸枣仁10、炙甘草10。

恶心呕吐,+半夏、陈皮、生姜;肺气不宣,肺有水湿,咳喘,胸闷,+杏仁、前胡、桔梗、葶苈子、五加皮、防己;瘀血,+当归、川芎、泽兰、益母草;因心衰而致浮肿、尿少、夜间咳喘或起坐呼吸,用真武汤加减。

6.瘀阻心脉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加减

桃仁10、红花6、丹参12、赤芍10、川芎10、延胡索10、香附10、生地12、当归10、青皮5。

气滞,+柴胡、枳壳;气虚,+黄芪、党参、黄精;血虚,+何首乌、枸杞子、熟地黄;阴虚,+麦冬、玉竹、女贞子;阳虚,+炮附子、肉桂、淫羊藿;络脉痹阻,胸部窒闷,+沉香、檀香、降香;胸满闷痛,苔浊腻,+瓜蒌、薤白、半夏、陈皮;胸痛甚,+乳香、没药、五灵脂、蒲黄、三七粉。

7.痰火扰心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加减

黄连10、栀子10、竹茹10、法半夏10、胆南星10、全瓜蒌12、陈皮5、枳实10、远志6、石菖蒲6、酸枣仁10、生龙骨12、生牡蛎12。痰热互结,大便秘结,+生大黄;心悸重,+珍珠母、石决明、磁石;火郁伤阴,+麦冬、玉竹、天冬、生地黄;脾虚,+党参、白术、谷芽、麦芽、砂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