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吐出,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
1.外邪犯胃
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
藿香10、紫苏10、白芷10、大腹皮10、厚朴10、法半夏10、陈皮5、白术10、茯苓12、生姜5。
表邪偏重,+荆芥、防风;宿食积滞,脘胀嗳腐,+神曲、鸡内金、莱菔子;气机阻滞,脘闷腹胀,+木香、枳壳;感受暑湿,身热心烦,-生姜+黄连、香薷、荷叶;秽浊犯胃,舌苔白腻,+玉枢丹。
2.饮食停滞
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加减
山楂15、神曲10、莱菔子12、陈皮5、法半夏10、茯苓12、连翘10。
伤于肉食而吐,重用山楂;伤于米食而吐,+谷芽;伤于面食而吐,重用莱菔子,+麦芽;伤于豆制品而吐,+生萝卜汁;酒积,重用神曲,+蔻仁、枳椇子、葛花;鱼蟹积,+苏叶、生姜;食物中毒呕吐,邪在上脘,用烧盐方探吐;食滞在肠,腹胀拒按或便秘,+小承气汤;胃中积热,食已即吐,口臭而渴,苔黄腻脉数,+黄芩、黄连,或改用大黄甘草汤合橘皮竹茹汤。
3.痰饮内阻
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法半夏10、生姜10、茯苓12、桂枝10、白术12、桔梗8、甘草5。
湿阻中焦,气机不利,脘痞胀满,苔厚,+苍术、厚朴、枳实;脘闷不食,+白蔻仁、砂仁;胸膈烦闷,口苦,心烦不寐,舌苔黄腻,痰郁化热,改用黄连温胆汤。
4.肝气犯胃
疏肝和胃,降逆止呕——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加减
紫苏叶10、厚朴10、香附10、佛手10、法半夏10、生姜5、旋覆花10、吴茱萸5、黄连5、茯苓12。
肝郁化热,心烦口渴,+竹茹、黄芩、芦根;口苦嘈杂,大便秘结,+大黄、枳实;口燥咽干,胃中灼热,-厚朴、紫苏+沙参、麦冬、石斛;呕吐日久,诸药无效,胸胁刺痛,舌有瘀斑,+桃仁、红花;呕吐苦水甚或黄绿水,属于“胆呕”,改用黄连温胆汤合左金丸+黄芩、连翘、代赭石。
5.脾胃虚寒
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丸加减
人参10、白术10、干姜10、甘草5、吴茱萸5、半夏10、砂仁6。
胃虚气逆,呕恶频繁,嗳气频作,中脘痞硬,+代赭石、旋覆花、枳壳;阳虚水饮内停,呕吐清水,胃脘冷胀,四肢清冷,+附子、川椒、桂枝。
6.胃阴不足
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加减
人参10、麦冬12、沙参10、石斛10、乌梅10、法半夏10、大枣10、粳米20、甘草5。
呕吐甚,+竹茹、橘皮、枇杷叶;阴虚重,大便燥结,舌红无苔,+生地黄、天花粉、火麻仁、白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