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食物哽噎不顺,饮食难下,或纳而复出。噎—噎塞,膈—格拒。西医食管癌、食管炎、贲门癌、贲门痉挛可参照论治。
1.痰气交阻
开郁化痰,润燥降气——启膈散加减
郁金10、砂仁10、丹参12、沙参10、浙贝母10、茯苓12、杵头糠10、荷叶蒂10。
嗳气呕吐,心下痞硬明显,+旋覆花、代赭石,或用旋覆代赭汤;泛吐涎液甚多,+半夏、陈皮,或含化玉枢丹;大便不通,+大黄、炒莱菔子;心烦口干,气郁化火,+山豆根、栀子、金果榄;神疲乏力,呕吐痰涎,大便干结,合参赭培气汤。
2.瘀血内结
破结行瘀,滋阴养血——通幽汤加减
生地12、熟地12、当归10、桃仁10、红花8、丹参12、三七5、五灵脂10、乳香10、没药10、蜣螂虫10、海藻12、昆布10、浙贝母10。
瘀阻显著,+水蛭、三棱、莪术、急性子;呕吐较甚,涎液较多,+半夏、瓜蒌、莱菔子、海蛤壳;呕吐物如赤豆汁,另服云南白药;服药即吐,难于下咽,可含化玉枢丹,随后再服汤药;瘀结成毒,耗伤气阴,症见食道狭窄,吞咽困难,乏力,咽干,呕吐痰涎,可用麦门冬汤+浙贝母、连翘、莪术、石见穿、藤梨根、白花蛇舌草。
3.津亏热结
滋阴养血,润燥生津——沙参麦冬汤加减
沙参12、麦冬10、玉竹10、天花粉12、桑叶10、扁豆10、甘草6。胃火偏盛,+栀子、黄连;胃腑失润,大便干结,坚如羊粪,+火麻仁、全瓜蒌、何首乌;烦渴咽燥,噎食难下,或食入即吐,吐物酸热,改用竹叶石膏汤+大黄;阴津亏虚,食道干涩,口燥咽干,饮五汁安中饮。
4.气虚阳微
温补脾肾——补气运脾汤加减
黄芪12、党参12、白术10、砂仁5、茯苓10、陈皮5、法半夏10、生姜3、大枣10、甘草3。
中阳不足,痰凝瘀阻,用理中丸+姜汁、竹沥;胃虚气逆,呕吐不止,+旋覆花、代赭石;阳伤及阴,口干咽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石斛、麦冬、沙参;泛吐白沫,+吴茱萸、丁香、白蔻仁;肾阳虚明显,+附子、肉桂、鹿角胶、肉苁蓉,或用右归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