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问诊 登录 注册

医誓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首页 / 医典 / 《中医全科病证》 / 脓耳变证

脓耳变证

由脓耳变生的病证,有耳后跗骨痈、脓耳面瘫、脓耳眩晕及黄耳伤寒等。

(一)耳后跗骨痈

是指脓耳邪毒炽盛,侵蚀耳后完骨,溃腐成痈,以耳内流脓、耳后完骨部红肿疼痛或溃破流脓为特征

1.热毒壅盛,灼腐完骨

泻火解毒,祛腐排脓

初起——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生地黄、栀子、黄芩、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甘草。体壮热者,-当归选+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痛甚+乳香、没药;肿甚+皂角刺、穿山甲)

痈肿溃破脓出——仙方活命饮(穿山甲、天花粉、甘草、乳香、白芷、赤芍、贝母、防风、没药、皂角刺、当归尾、陈皮、金银花。脓多+桔梗、薏苡仁;便秘+大黄、芒硝)

2.气血亏虚,余毒滞耳

补益气血,托毒排脓——托里消毒散加减

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炙甘草、川芎、当归、白芍、金银花、白芷、皂刺、桔梗。若疮口暗淡、溢脓不断、脓液清稀+薏苡仁、白扁豆、车前子、地肤子;若浓稠排除不畅+蒲公英、桔梗、野菊花

气血不足,头晕乏力者,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

外治:外敷、排脓、手术

(二)脓耳面瘫

是指脓耳失治,邪毒侵蚀耳内脉络而发生的面瘫。面肌运动功能减退或丧失,不能提额皱眉、闭眼,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嘴角歪向健侧等。

1. 热毒壅盛,蒸灼脉络

清热解毒,活血通络——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生地黄、栀子、黄芩、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甘草。酌加桃仁、红花、全蝎

2.气血亏虚,湿毒阻络

托毒排脓,祛瘀通络——托里消毒散合牵正散

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炙甘草、川芎、当归、白芍、金银花、白芷、皂刺、桔梗、白附子、白僵蚕、全蝎。脓多+薏苡仁、冬瓜仁、车前草

面瘫日久,气血亏虚,脉络瘀阻——补阳还五汤(黄芪重用、当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

外治:乳突手术、面神经探查减压术、筋膜悬吊术、针灸

(三)脓耳眩晕

是指因脓耳失治,邪毒流窜内耳引起的眩晕。西医学的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并发迷路炎可参考施治。

1.肝胆热盛,风扰耳窍

清热泻火,解毒熄风——龙胆泻肝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

龙胆草、生地黄、栀子、黄芩、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甘草、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

2.脾虚湿困,蒙蔽耳窍

健脾祛湿,涤痰止眩——托里消毒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炙甘草、川芎、当归、白芍、金银花、白芷、皂刺、桔梗、半夏、白术、天麻、茯苓、橘红、生姜、大枣。湿浊盛+泽泻、薏苡仁、石菖蒲

3.神经亏损,邪蚀耳窍

补肾培元,祛邪排毒

肾阴虚——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石决明、生牡蛎、蒲公英、金银花、皂角刺)

肾阳虚——肾气丸加减(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炮附子)

(四)黄耳伤寒

是指由于脓耳邪毒壅盛,深入营血,内陷心包。引动肝风而致的疾病,以寒战高热、头痛神昏、项强抽搐等危重症状为特征。

1.气营两燔

清营凉血,泻热解毒——清营汤加减

水牛角、黄连、生地黄、玄参、麦冬、金银花、连翘、竹叶、丹参

2.热入心包

清心开窍——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至宝丹

水牛角、玄参、莲子心、麦冬、竹叶、连翘。痰热盛+竹沥、瓜蒌等

3.热盛动风

清热解毒,凉肝熄风——羚羊钩藤汤加减

羚羊角、钩藤、桑叶、菊花、生地黄、白芍、甘草、贝母、竹茹、茯神。热盛+生石膏、知母;便秘+大黄、芒硝;口干、舌红绛+水牛角、牡丹皮、紫草、板蓝根;抽搐+全蝎、地龙、蜈蚣;痰涎壅盛+竹沥、生姜汁,也可加服安宫牛黄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