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胁痛胀,口苦,善太息,多伴胃脘胀满,并反复发作。
1.肝胆气滞
疏肝利胆,理气通降——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0、枳壳10、香附10、川芎10、白芍10、生甘草6。
胁痛甚,+延胡索、川楝子;大便秘结,+酒大黄、槟榔或元明粉;大便溏薄,+薏苡仁、茯苓;腹胀满,+大腹皮;脘腹痞胀闷,舌苔白腻,+厚朴、苍术、陈皮或藿香、佩兰;食少纳差,+焦麦芽、焦山楂、鸡内金;口苦心烦甚,+栀子、黄芩、龙胆草;头晕目眩明显,+菊花、钩藤;胆中有砂石,+鸡内金、金钱草、海金沙。
2.肝胆气逆
抑肝降逆,利胆和胃——旋覆代赭汤加减
旋覆花10、代赭石10、清半夏10、生姜10、党参15、白芍10、郁金10、香附10。
胃脘痞闷,舌苔白腻,+苍术、厚朴、藿香;呕吐痰涎稀水,+苏梗、瓜蒌;呕吐苦水,胃脘烧心或疼痛,+左金丸;胃脘冷痛,+荜澄茄、苏梗;口苦甚,舌苔黄腻,+黄连、厚朴,-生姜、半夏用量;心烦易怒,+栀子、牡丹皮、夏枯草;胁痛甚,加重郁金,+姜黄,或加重白芍用量,大便不畅,少腹痛胀,+白术、枳实、枳壳、乌药;舌红、口干,+生牡蛎、木瓜,-半夏、生姜、党参;嗳腐,纳少,+白术、枳实、山楂。
3.肝胆郁热
疏肝清热,解郁止痛——四逆散、金铃子散合佐金丸加减
柴胡10、香附10、枳壳6、郁金10、川楝子6、延胡索10、栀子10、黄连5、吴茱萸6、白芍10。
头晕头痛,+菊花、石决明;泛酸烧心,+瓦楞子、乌贼骨;兼食积,+焦神曲、焦山楂、连翘、槟榔;兼大便秘结,+酒大黄或全瓜蒌、枳实;心烦失眠,+丹参、酸枣仁。
4.肝胆湿热
疏肝利胆,清热利湿——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
柴胡12、黄芩10、枳实10、大黄5、茵陈15、白芍10、栀子10、槟榔10、郁金10、黄连5、清半夏6。
腑实便秘,重用大黄,可+元明粉;小便黄赤,+滑石、通草、车前子;胆道结石,+鸡内金、金钱草、海金沙;兼有胃痛,脘胀嗳气,+蒲公英、甘松、天仙藤;热盛,+金银花、蒲公英、连翘。
5.肝郁脾困
疏肝解郁,理脾化湿——四逆散合藿香正气散加减
柴胡12、枳壳6、白芍10、陈皮6、藿香6、佩兰10、苍术10、厚朴10、茯苓12、薏苡仁15、青皮6。
湿渐化热,白腻苔变为黄腻苔,+黄芩、黄连、车前子,-苍术、厚朴、藿香、佩兰用量;食少纳呆,+焦三仙、木香、砂仁;大便不爽,+槟榔、木香;肢冷便溏,+附子、干姜;右胁痛甚,+延胡索、川楝子。
6.肝郁痰阻
疏肝解郁,理气化痰——四逆散合温胆汤加减
柴胡12、白芍10、陈皮6、清半夏6、茯苓12、竹茹10、香附10、郁金10、瓜蒌皮10、苏梗5。
失眠,+合欢皮、远志;舌苔黄厚腻或咯痰黄稠,+胆南星、黄芩;痰黄目赤,急躁易怒,+青黛、海蛤壳;痰瘀互结,舌质紫黯,+牡丹皮、丹参、桃仁。
7.肝胆血瘀
疏肝化瘀,活血止痛——金铃子散、失笑散+猬皮香虫汤加减
川楝子10、延胡索15、蒲黄10、五灵脂10、乳香10、没药10、香橼10、佛手10、刺猥皮10、九香虫6。
面色无华,头晕气短,+黄芪、当归;心烦易怒,目赤,+龙胆草、栀子、夏枯草;脘痞苔腻,+藿香、佩兰、厚朴;胆道结石,+海金沙、鸡内金、郁金。
8.肝肾阴虚
养肝滋肾,解郁止痛——养肝滋肾解郁止痛方加减
白芍15、生地12、熟地12、何首乌10、当归10、川楝子6、乌梅10、酸枣仁10、郁金10、延胡索15。
烦躁易怒,口苦甚,+栀子、牡丹皮;失眠甚,+百合、合欢皮、生麦芽;情志抑郁甚,+绿萼梅、八月札;纳差食少,口干,+焦山楂、谷麦芽、玉竹、石斛、天花粉、太子参、白术、扁豆。
9.阳虚郁滞
益气温阳,补肝达郁——益气温阳补肝达郁方加减
黄芪12、桂枝10、附子10、吴茱萸6、白术10、干姜6、白芍10、柴胡12、枳壳6、香附10、延胡索12。
少腹冷痛,乌药、小茴香;胃脘冷痛,+荜澄茄、苏梗、九香虫;腰脊冷痛,+杜仲、狗脊、鹿角;中气虚弱甚,+党参、当归、升麻、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