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单独出现,也可见于多种疾病中,本处指因外感、内伤引起的头痛。
(一)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疏散风寒止痛——川芎茶调散加减
川芎10、白芷10、藁本10、羌活10、细辛3、荆芥10、防风10。
恶寒明显,+麻黄、桂枝、制川乌;颠顶头痛,干呕、吐涎沫,甚则四肢厥冷,用吴茱萸汤-人参+藁本、川芎、细辛、半夏;足寒,气逆,背冷,脉沉细,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白芷、川芎。
2.风热头痛
疏风清热和络 ——芎芷石膏汤加减
菊花10、桑叶10、薄荷5、蔓荆子10、川芎10、白芷10、羌活10、生石膏15。
烦热口渴,舌红少津,重用石膏,+知母、天花粉、芦根,甚者+黄芩、栀子;大便秘结,口舌生疮,合用黄连上清丸;鼻流浊涕如脓,鼻根及鼻旁疼痛,+苍耳子、辛夷、鱼腥草、藿香。
3.风湿头痛
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加减
羌活10、独活10、藁本10、白芷10、防风10、细辛3、蔓荆子10、川芎10。
胸闷脘痞、腹胀便溏,+苍术、陈皮、砂仁;恶心、呕吐,+半夏、生姜、竹茹;纳呆食少,+麦芽、神曲、焦山楂;小便短少,+茯苓、薏苡仁、淡竹叶;发于夏季,感受暑湿,见身热汗少或汗出不畅,心烦口渴,胸闷欲呕,+藿香、佩兰、荷叶。
(二)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
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0、钩藤12、石决明15、栀子10、黄芩10、牡丹皮10、桑寄生12、杜仲12、牛膝10、益母草10、白芍12、夜交藤10。
头痛剧烈,目赤口苦,急躁易怒,便秘尿黄,+龙胆草、夏枯草、大黄;头晕目涩,腰膝酸软,+生地黄、何首乌、枸杞子。
2.痰浊头痛
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法半夏10、陈皮6、白术10、茯苓12、天麻10、刺蒺藜12、蔓荆子10。
痰湿中阻,胸脘满闷甚,+厚朴、枳壳、砂仁;口苦,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数,-白术+黄连、枳实、竹茹,或选用黄连温胆汤。
3.气虚头痛
健脾益气升清——益气聪明汤加减
黄芪12、炙甘草6、人参10、升麻10、葛根12、蔓荆子10、芍药10。
头痛绵绵不休,心悸,失眠,+当归、熟地黄、何首乌;畏寒怕冷,手足欠温,+附子、肉桂、葱白。
4.血虚头痛
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加减
当归12、生地12、白芍12、首乌12、川芎10、菊花10、蔓荆子10、五味子5、远志10、酸枣仁10。
神疲乏力,遇劳加重,气短懒言,汗出恶风,+黄芪、党参、白术;阴血亏虚,阴不敛阳,肝阳上扰,+天麻、白蒺藜、枸杞子、菊花、石决明。
5.肾虚头痛
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加减
熟地12、枸杞子12、女贞子10、杜仲10、续断12、龟甲15、山茱萸6、山药12、人参10、当归10、白芍12。
头痛而晕,面颊红赤,潮热汗出,-人参+墨旱莲、知母、黄柏,或用知柏地黄丸;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鹿角、附子,或用右归丸或金贵肾气丸加减。
6.瘀血头痛
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加减
川芎6、赤芍10、桃仁10、益母草12、当归12、白芷10、细辛3。
头痛较剧,+全蝎、蜈蚣、土鳖虫;久痛不已,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脉细弱无力,+黄芪、党参、当归;畏寒明显,+桂枝、细辛、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