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
1.邪壅经络
祛风散寒,燥湿和营——羌活胜湿汤加减
羌活10、独活10、防风10、藁本10、川芎8、蔓荆子6、葛根12、白芍10、炙甘草10。
寒邪较重,项背强急,肢痛拘挛,苔薄白,脉浮紧,属刚痉,以葛根汤[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为主治疗;风邪偏盛,项背强急,发热不恶寒,汗出头痛,苔薄白,脉沉细,属柔痉,以栝楼桂枝汤[栝楼根、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为主治疗;湿热偏盛,筋脉拘急,胸脘痞闷,身热,渴不欲饮,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用三仁汤[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厚朴、半夏、通草、滑石、竹叶]+地龙、丝瓜络、威灵仙。
2.肝经热盛
清肝潜阳,息风镇痉——羚角钩藤汤加减
羚羊角5、钩藤15、桑叶15、菊花10、浙贝母10、竹茹10、伏神10、白芍15、生地15、甘草5。
口苦,苔黄,+龙胆草、栀子、黄芩;口干渴,+南沙参、天花粉、麦冬;痉证反复发作,+全蝎、蜈蚣、僵蚕、蝉衣;神昏痉厥,用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或紫雪丹。
3.阳明热盛
清泄胃热,增液止痉——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
生石膏30、知母10、玄参10、生地15、麦冬10、大黄10、芒硝10、粳米30、甘草5。
热邪伤津而无腑实证,用白虎加人参汤;抽搐甚,+天麻、地龙、全蝎、菊花、钩藤;热甚心烦,+淡竹叶、栀子、黄芩;热入营血,斑疹显现,+水牛角、牡丹皮。
4.心营热盛
清心透营,开窍止痉——清营汤加减
水牛角片30、莲子心5、淡竹叶10、连翘10、玄参15、生地20、麦冬10。
高热烦躁,+牡丹皮、栀子、生石膏、知母;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全蝎、蜈蚣、僵蚕、蝉衣;神昏谵语,躁动不安,四肢挛急抽搐,角弓反张,用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或紫雪丹;营血热毒重,用化斑汤[石膏、知母、生甘草、玄参、犀角、粳米]、神犀丹[犀角石菖蒲、黄芩、生地黄、银花、金汁、连翘、板蓝根、香豉、玄参、花粉、紫草];肢体抽搐无力,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气短汗出,舌淡,脉细弱,急服独参汤、生脉散。
5.痰浊阻滞
豁痰开窍,息风止痉——导痰汤加减
法半夏10、石菖蒲6、陈皮6、胆南星12、姜汁20、竹沥20、枳实6、茯苓12、白术10、全蝎3、地龙10、蜈蚣3。
言语不利,+白芥子、远志;痰郁化热,身热,烦躁,舌苔黄腻,脉滑数,+瓜蒌、黄芩、天竺黄、竹茹、青礞石;痰浊上壅,蒙蔽清窍,突然昏厥抽搐,急用竹沥加姜汁从服安宫牛黄丸。
6.瘀血内阻
活血化瘀,通窍止痉——通窍活血汤加减
桃仁10、红花10、川芎10、赤芍10、麝香0.3、老葱10、生姜10。
筋脉拘急,瘀血较重,+郁金、地龙、当归尾、水蛭、鸡血藤。
7.阴血亏虚
滋阴养血,息风止痉——四物汤合大定风珠加减
生地20、熟地20、白芍12、麦冬10、阿胶15、五味子6、当归12、火麻仁10、生龟甲15、生牡蛎15、鸡子黄1个。
五心烦热,+白薇、青蒿、黄连、淡竹叶;阴虚多汗,时时欲脱,+人参、沙参、麦冬、五味子;气虚自汗,+黄芪、浮小麦;疾病日久,阴血不足,气虚血滞,瘀血阻络,+黄芪、丹参、川芎、赤芍、鸡血藤,或用补阳还五汤;虚风内动,肢体拘急挛缩,重用龟甲、生鳖甲、白芍,+全蝎、天麻、钩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