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问诊 登录 注册

医誓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首页 / 医典 / 《内科学》第9版 / 第六章 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

第六章 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

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指因垂体生长激素(GH)缺乏或生长激素生物效应不足所致的躯体生长障碍,又称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按病因可分为特发性、获得性和遗传性;按病变部位可分为下丘脑性和垂体性;可为单一性GH缺乏,也可伴有腺垂体其他激素缺乏。

【病因和发病机制】

1.特发性  病因不明。可能由于下丘脑-垂体功能或结构的异常,导致生长激素(GH)分泌不足。部分病人在接受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治疗后,GH水平升高,生长加速,从而明确了有些病人的病因在下丘脑。部分患儿有围生期异常,如臀位产、横位产、生后窒息等,可能系GHD导致胎儿宫内转位障碍。

2.获得性(继发性)  本病可继发于下丘脑-垂体肿瘤,如颅咽管瘤、Rathke囊肿、生殖细胞肿瘤、垂体瘤;颅内感染(脑炎、脑膜炎)及肉芽肿病变;创伤、放射损伤等均可影响下丘脑-腺垂体的结构和功能,引起继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

3.遗传性  分子生物学研究已明确这些病人存在决定下丘脑-垂体发育的转录因子的基因突变,或GHRH受体基因的突变,或GH基因缺失/突变。转录因子突变多表现为复合性垂体激素缺乏,如GH、PRL、TSH、促性腺激素。

生长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本综合征是由于靶细胞对GH不敏感而引起的一种矮小症。本病多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病因复杂多样,多数为GH受体基因突变(Laron综合征),少数因GH受体后信号转导障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基因突变或IGF-1受体异常等因素引起。

【临床表现】

1.生长迟缓  本病病人出生时身长、体重往往正常,数个月后躯体生长迟缓,但常不被发觉。多在2~3岁后与同龄儿童的身高差别愈见显著,但生长并不完全停止,只是生长速度缓慢,生长速度低于正常速度1SD(—般指2~4岁低于每年5.5cm、4岁至青春期每年不超过4~5cm)。

体态一般尚匀称,成年后多仍保持童年体形和外貌,营养状态一般良好。成年身高一般不超过130cm(图7-6-1),但最终身高与生长激素缺乏的程度、时间都有关系。

2.性腺发育障碍   病人至青春期,性器官常不发育,第二性征缺如。男性生殖器小,与幼儿相似,睾丸细小,可伴隐睾症,无阴毛和腋毛;女性可表现为原发性闭经,乳房发育差,子宫和附件均小。单一性GH缺乏者可出现性器官发育与第二性征,但往往明显延迟。

3.智力与年龄相称  智力发育一般正常,但在精神方面可因身材矮小而有自卑感、心情忧郁。

4.骨发育延迟和骨代谢异常  临床上通常选用左手腕部进行X线摄片来观察骨骺骨化中心的成熟程度,即骨龄。未治疗过的GHD患儿的骨龄较正常同龄儿童显著落后2年或2年以上。除骨骼成熟缓慢外,骨转换水平也较低,骨量减少甚至出现骨质疏松。X线摄片可见长骨短小,骨龄幼稚,骨化中心发育迟缓,骨骺久不融合。

5.Laron综合征  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有严重GH缺乏的临床表现,如身材矮小,蓝巩膜,肘关节活动受限,头相对较大,鞍鼻,前额凸出,外生殖器和睾丸细小,性发育延迟等。但血浆GH水平正常或升高,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和生长激素结合蛋白(GHBP)降低。本病病人对外源性GH治疗无反应,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使用重组人IGF-1替代治疗。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主要珍断依据

①身材矮小(身高为同年龄、同性别正常人均值-2SD以下),生长速度缓慢,可伴性发育障碍等临床特征。②骨龄检查较实际年龄落后2年以上。③GH激发试验:测定随机血标本GH浓度对诊断价值不大,临床上将GH激发试验中GH峰值变化作为诊断GHD的一种重要依据,包括胰岛素低血糖、左旋多巴、精氨酸、可乐定等激发手段。本病病人经两种试验兴奋后GH峰值常低于5μg/L为完全性GH缺乏,5~10μg/L为部分性GHD。④血IGF-1和IGFBP3水平测定:GH刺激肝脏分泌IGF-1,GH的促进生长作用大部分是由循环中的IGF-1介导,因此测定IGF-1水平可反映GH的分泌状态。已发现6种IGFBP,分别称为IGFBP1~IGFBP6,其中IGFBP3占92%,可反映GH的分泌状态。⑤排除其他疾病,如呆小病、染色体畸变、慢性肝肾疾病。

生长激素缺乏性身材矮小症确诊后,尚需进一步寻找致病原因。应作视野检查、蝶鞍CT或MRI等除外肿瘤,必要时进行染色体和基因检测。特发性者临床上无明显原因。

(二)鉴别诊断

1.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身材矮小症  儿童期心脏、肝、肾、胃肠等脏器的慢性疾病和各种慢性感染如结核、血吸虫病、钩虫病等,均可导致生长发育障碍。可根据其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加以鉴别。

2.体质性生长发育延迟  生长发育较同龄儿童延迟,16~17岁尚未开始发育,因而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无内分泌系统或全身性慢性疾病的证据,血浆中GHJGF-1正常。一旦开始发育,骨骼生长迅速,性成熟良好,最终身高可达正常人标准。

3.呆小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于胎儿或新生儿,可引起明显生长发育障碍,称为呆小病。病人除身材矮小外,常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其他表现,智力常迟钝低下。

4.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Turner综合征)  此综合征是女性病人由于一条X染色体部分或全部的缺乏导致的性染色体疾病,身材矮小,性器官发育不全,常有原发性闭经,伴有颈蹼、肘外翻等先天性畸形。血清GH水平不低。典型病例染色体核型为45,X0。

5.其他  如骨软骨发育不良、宫内发育迟缓、Prader-Willi综合征等。

【治疗】

1.人生长激素  基因重组人GH(rhGH)临床治疗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效果显著。治疗初始剂量一般为0.1U/(kg·d),睡前皮下注射,根据生长速度、IGF-1水平等调整剂量。注射rhGH的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较少,但仍需关注过敏、血糖、血压等相关不良反应的检测。在使用过程中应当监测甲状腺功能。

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近年来已用于治疗GH不敏感综合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者效果较好,80~120μg/kg,每日餐前或餐后20分钟内皮下注射2次。不良反应有低血糖等。

继发性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应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