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问诊 登录 注册

医誓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首页 / 医典 / 《内科学》第9版 / [附]催乳素瘤

[附]催乳素瘤

催乳素(PRL)瘤和高PRL血症是常见的下丘脑-垂体疾病。PRL腺瘤是最常见的垂体功能性腺瘤,约占全部垂体腺瘤的45%,是临床上病理性高PRL最常见的原因。PRL腺瘤多为良性肿瘤,根据瘤体大小可分为微腺瘤(≤10mm)和大腺瘤(>10mm)。女性病人中微腺瘤占2/3,大腺瘤占1/3,绝经后女性多为大腺瘤,男性几乎都是大腺瘤。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微腺瘤男女比例1:20,大腺瘤男女比例1:1。

【PRL瘤和高PRL血症临床表现】

(一)高PRL血症临床表现

1.女性

(1)月经改变和不孕:高PRL血症可引起女性月经失调和生殖功能障碍。当PRL轻度升高时可引起黄体功能不足而致反复自然流产;而随着血清PRL水平的进一步升高,可出现排卵障碍,临床表现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月经稀发或闭经及不孕症。

(2)溢乳:高PRL血症时在非妊娠期及非哺乳期出现溢乳的病人为30%~80%。这些病人血清PRL水平一般都显著升高。

(3)其他:高PRL血症时通常伴有体重增加。长期高PRL血症可因雌激素水平过低导致进行性的骨痛、骨密度减低、骨质疏松。少数病人可出现多毛、脂溢及痤疮,这些病人可能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其他异常。

2.男性

(1)勃起功能障碍:高PRL血症是导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反之,勃起功能障碍常常是高PRL血症的最早临床表现之一。导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血睾酮水平降低为其原因之一。但不少病人血睾酮水平完全正常,却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勃起功能障碍。此外,若未能将血PRL水平降到正常,单纯补充睾酮治疗效果并不明显,说明高PRL血症对阴茎勃起功能可能有直接的作用。不能射精和性高潮障碍等也是高PRL血症常见的性功能障碍的表现。

(2)性欲减退:高PRL血症时下丘脑分泌GnRH的频率和幅度均明显减低,使垂体分泌LH与FSH的频率和幅度也减退、睾丸合成雄激素的量明显下降,而引起性欲减退,表现为对性行为兴趣下降甚至消失。

(3)生精减退、男性不育:高PRL血症可导致生精作用减退。当垂体分泌LH与FSH的频率和幅度减退时,精子生成的功能就明显下降。

(4)第二性征减退:长期明显的高PRL血症可导致男性第二性征的减退。可表现为胡须生长速度变慢,发际前移,阴毛稀疏、睾丸变软、肌肉松弛等。此外,尚有不少病人出现男性乳腺发育。

(二)PRL瘤压迫症状

PRL瘤压迫的临床表现包括: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和其他脑神经压迫症状、癫痫发作、脑脊液鼻漏等。15%~20%病人存在垂体腺瘤内自发出血,少数病人发生急性垂体卒中,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呕吐、视力下降、动眼神经麻痹等神经系统症状,甚至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等危象。男性垂体PRL腺瘤病人,常因血PRL水平升高引起的症状轻、未能及时就诊,导致病程延长,而直到肿瘤体积较大,压迫视交叉引起视力、视野障碍或垂体瘤卒中出现剧烈头痛时才就诊而获得诊断。

【诊断】

PRL瘤和高PRL血症的诊断包括定性及定位诊断两方面(图7-3-2):①定性诊断:是否具有高PRL的临床表现、是否存在血中PRL浓度升高。②定位诊断:明确PRL升高的来源。

1.定性诊断  正常人PRL基础浓度一般<20μg/L,如果基础值>200μg/L,PRL瘤的可能性极大,若>300μg/L则可肯定,100~200μg/L时,应当怀疑PRL瘤,并检查有无药物(吩噻嗪、三环类抗抑郁药、甲氧氯普胺、α甲基多巴、雌激素等)的作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慢性肾衰竭和下丘脑病变等。生理因素刺激的PRL升高一般不超过100μg/L。

2.定位诊断  应用CT、MRI扫描下丘脑垂体区有助于发现微小病变。特发性高PRL血症应每6个月查PRL和CT/MRI,有长期随访而自然缓解者。

【治疗】

(一)药物治疗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适用于有月经紊乱、不孕不育、泌乳、骨质疏松以及头痛、视交叉或其他脑神经压迫症状的所有高PRL血症病人,包括垂体PRL腺瘤。常用的药物有溴隐亭、卡麦角林和喹高利特。

1.溴隐亭  溴隐亭治疗从小剂量开始渐次增加,即从睡前1.25mg开始,递增到需要的治疗剂量。如果反应不大,可在几天内增加到治疗量。剂量的调整依据是血PRL水平。溴隐亭治疗可以使70%~90%的病人获得较好疗效。应该注意的是溴隐亭只是使垂体PRL腺瘤可逆性缩小、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但停止治疗后垂体PRL腺瘤会恢复生长、导致高PRL血症再现。因此需要长期治,只有少数病人在长期治疗后达到临床治愈。

2.其他药物  卡麦角林和喹高利特是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是溴隐亭的换代药物,抑制PRL的作用更强大而不良反应相对减少,作用时间更长。对溴隐亭抵抗(每天15mg溴隐亭效果不满意)或不耐受溴隐亭治疗的PRL腺瘤病人,改用这些新型多巴胺激动剂仍有50%以上有效。

3.药物治疗后的随诊  应用多巴胺激动剂治疗高PRL血症、垂体PRL腺瘤时,无论从降低PRL水平还是肿瘤体积缩小方面的作用都是可逆性的,因此需要长期服药维持治疗。对于那些应用小剂量溴隐亭即能维持PRL水平保持正常,而且MRI检查肿瘤基本消失的病例,药物继续治疗2年后可试行停药。若停药后血PRL水平再次升高者,仍需长期服用药物治疗。对于PRL大腺瘤病人,在多巴胺激动剂治疗后血PRL水平虽然正常,但肿瘤体积未缩小,应重新审视诊断为PRL腺瘤是否正确,是否为非PRL腺瘤或混合性垂体腺瘤,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治疗前已有视野缺损的病人,治疗初期即应复查视野,药物治疗满意时,通常在2周内可以观察到视力视野改善。对于药物治疗后视野缺损无改善或只有部分改善的病人,应在药物治疗后1~3周复查MRI观察肿瘤变化以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二)外科治疗

1.手术适应证  ①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欠佳者;②药物治疗反应较大不能耐受者;③巨大垂体腺瘤伴有明显视力视野障碍,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无明显改善者;④侵袭性垂体腺瘤伴有脑脊液鼻漏者;⑤拒绝长期服用药物治疗者。手术也可以治疗复发的垂体腺瘤。

2.手术治疗后的随访和处理   手术后均需要进行全面的垂体功能评估。存在垂体功能低下的病人需要给予相应的内分泌激素替代治疗。手术后3个月应行影像学检查,结合内分泌学变化,了解肿瘤切除程度。每半年或1年再复查1次。手术后仍有肿瘤残余的病人,需要进一步采用药物或放射治疗。

(三)放射治疗

1.适应证  放射治疗主要适用于大的侵袭性肿瘤、术后残留或复发的肿瘤;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副作用的病人;有手术禁忌或拒绝手术的病人以及部分不愿长期服药的病人。多巴胺激动剂可能具有放射保护作用。因此,建议在放射治疗PRL肿瘤的同时最好停用多巴胺激动剂。

2.疗效评价  应包括肿瘤局部控制以及异常增高的PRL下降的情况。通常肿瘤局部控制率较高,而PRL恢复至正常则较为缓慢。文献报道,即使采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后,2年内也仅有25%~29%的病人PRL恢复正常,其余病人可能需要更长时间随访或需加用药物治疗。

3.并发症  传统放射治疗后2~10年,有12%~100%的病人出现垂体功能低下,此外,1%~2%的病人可能出现视力障碍或放射性颞叶坏死。放射外科治疗后也有可能出现视力障碍和垂体功能低下。放射治疗还需特别注意可能出现对生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