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问诊 登录 注册

医誓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首页 / 医典 / 《内科学》第9版 / 第一节 血友病

第一节 血友病

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组因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友病A和血友病B,其中以血友病A较为常见。血友病以阳性家族史、幼年发病、自发或轻度外伤后出血不止、血肿形成及关节出血为特征。血友病的社会人群发病率为(5~10)/10万。我国血友病登记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显示,国内血友病A病人占80%~85%,血友病B病人占15%~20%。

【病因与遗传规律】

1.病因  血友病A又称FⅧ缺乏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FⅧ在循环中与vWF以复合物形式存在。前者被激活后参与FⅩ的内源性激活;后者作为一种黏附分子参与血小板与受损血管内皮的黏附,并有稳定及保护FⅧ的作用。

FⅧ基因位于X染色体长臂末端(Ⅹq28),当其因遗传或突变而出现缺陷时,人体不能合成足量的FⅧ,导致内源性途径凝血障碍及出血倾向的发生。

血友病B又称遗传性FⅨ缺乏症。FⅨ为一种单链糖蛋白,被FXIa等激活后参与内源性FⅩ的激活。FⅨ基因位于Ⅹ染色体长臂末端(Ⅹq26-q27)。遗传或突变使之缺陷时,不能合成足够量的FⅨ,造成内源性途径凝血障碍及出血倾向。

2.遗传规律  血友病A、B均属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其遗传规律见图6-16-1。

【临床表现】

1.出血  出血的轻重与血友病类型及相关因子缺乏程度有关。血友病A出血较重,血友病B则较轻。按血浆FⅧ:C的活性,可将血友病A分为3型:①重型:FⅧ:C活性低于1%;②中型:FⅧ:C活性1%~5%:③轻型:FⅧ:C活性6%~30%。

血友病的出血多为自发性或轻度外伤、小手术后(如拔牙、扁桃体切除)出血不止,且具备下列特征:①与生俱来,伴随终身;②常表现为软组织或深部肌肉内血肿;③负重关节如膝、踝关节等反复出血甚为突出,最终可致关节肿胀、僵硬、畸形,可伴骨质疏松、关节骨化及相应肌肉萎缩(血友病关节)。

2.血肿压迫症状及体征  血肿压迫周围神经可致局部疼痛、麻木及肌肉萎缩;压迫血管可致相应供血部位缺血性坏死或淤血、水肿;口腔底部、咽后壁、喉及颈部出血可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压迫输尿管致排尿障碍;腹膜后出血可引起麻痹性肠梗阻。

【实验室检查】

1.筛选试验  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聚集功能正常,APTT延长,但APTT不能鉴别血友病的类型。

2.临床确诊试验  FⅧ活性测定辅以FⅧ:Ag测定和FⅨ活性测定辅以FⅨ:Ag测定可以确诊血友病A和血友病B,同时根据结果对血友病进行临床分型;同时应行vWF:Ag测定(血友病病人正常),可与血管性血友病鉴别。

3.基因诊断试验  建议对病人进行基因检测,以便确定致病基因,为同一家族中的携带者检测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参考标准

1.血友病A

(1)临床表现:①男性病人,有或无家族史,有家族史者符合Ⅹ连锁隐性遗传规律;②关节、肌肉、深部组织出血,可呈自发性,或发生于轻度损伤、小型手术后,易引起血肿及关节畸形。

(2)实验室检查:①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及PT正常;②APTT延长;③FⅧ:C水平明显低下;④vWF:Ag正常。

2.血友病B

(1)临床表现:基本同血友病A,但程度较轻。

(2)实验室检查:①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及PT正常;②APTT重型延长,轻型可正常;③FK抗原及活性减低或缺乏。

(二)鉴别诊断

主要应与血管性血友病鉴别,见本章第二节。

【治疗与预防】

治疗原则是以替代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①加强自我保护,预防损伤出血极为重要;②尽早有效地处理病人出血,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③禁用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其他可能干扰血小板聚集的药物;④家庭治疗及综合性血友病诊治中心的定期随访;⑤出血严重病人提倡预防治疗。

(一)一般治疗

止血处理见本篇第十四章。

(二)替代疗法

目前血友病的治疗仍以替代疗法为主,即补充缺失的凝血因子,它是防治血友病出血最重要的措施。主要制剂有基因重组的纯化FⅧ、FⅧ浓缩制剂、新鲜冷冻血浆、冷沉淀物(FⅧ浓度较血浆髙5~10倍)以及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FⅧ及FⅨ的半衰期分别为8~12小时及18~24小时,故补充FⅧ需连续静脉滴注或每日2次;FⅨ每日1次即可。

FⅧ及FⅨ剂量:每千克体重输注1U FⅧ能使体内FⅧ:C水平提高2%;每千克体重输注1U FⅨ能使体内FⅨ:C水平提高1%。最低止血要求FⅧ:C或FⅨ水平达20%以上,出血严重或欲行中型以上手术者,应使FⅧ或FⅨ活性水平达40%以上。

凝血因子的补充一般可采取下列公式计算:

FⅧ剂量(U)=体重(kg)x所需提高的活性水平(%)÷2。

FⅨ剂量(U)=体重(kg)x所需提髙的活性水平(%)。

血友病病人反复输注血液制品后会产生FⅧ或FⅨ抑制物,其发生率约为10%。通过检测病人血浆FⅧ或FⅨ抑制物滴度可确定,主要通过免疫抑制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等)及旁路治疗来改善出血,后者包括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及重组人活化因子VⅦ(rhFⅦa)。rFⅦa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常用剂量是(90μg/kg,每2~3小时静脉注射,直至出血停止。

(三)其他药物治疗

1.去氨加压素(desmopressin,DDAVP)  是一种半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可促进内皮细胞释放储存的vWF和FⅧ。常用剂量为0.3μg/kg,置于30~50ml生理盐水内快速滴入,每12小时1次。由于水潴留等,此药在幼儿慎用,2岁以下儿童禁用。

2.抗纤溶药物  通过保护已形成的纤维蛋白凝块不被溶解而发挥止血作用。常用的有氨基己酸和氨甲环酸等。泌尿系统出血时禁用。避免与凝血酶原复合物同时使用。

(四)家庭治疗

血友病病人的家庭治疗在国外已广泛应用。除有抗FⅧ:C抗体、病情不稳定、小于3岁的患儿外,均可安排家庭治疗。血友病病人及其家属应接受有关疾病的病理、生理、诊断及治疗知识的教育,家庭治疗最初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除传授注射技术外,还包括血液病学、矫形外科、精神、心理学、物理治疗以及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的预防知识等。

(五)外科治疗

有关节出血者应在替代治疗的同时,进行固定及理疗等处理。对反复关节出血而致关节强直及畸形的病人,可在补充足量FⅧ或FⅨ的前提下,行关节成形或人工关节置换术。

(六)基因疗法

目前已有临床试验成功地将FⅧ及FⅨ合成的正常基因,通过载体转导人人体,以纠正血友病的基因缺陷,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FⅧ或FⅨ。

(七)预防

由于本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因此预防更为重要。血友病的出血多数与损伤有关,预防损伤是防止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医务人员应向病人家属、学校、工作单位及本人介绍有关血友病出血的预防知识。对活动性出血的病人,应限制其活动范围和活动强度。一般血友病病人,应避免剧烈或易致损伤的活动、运动及工作,减少出血危险;建立遗传咨询,严格婚前检查、产前诊断是减少血友病发生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