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问诊 登录 注册

医誓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首页 / 医典 / 《内科学》第9版 / 一、温抗体型AIHA

一、温抗体型AIHA

【病因和发病机制】

占AIHA的80%~90%,抗体主要为IgG,其次为C3,少数为IgA和IgM,37℃最活跃,为不完全抗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致敏的红细胞主要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破坏,发生血管外溶血。IgG抗体和C3同时存在,引起的溶血最重;C3单独存在,引起的溶血最轻。研究发现AIHA存在Thl/Th2细胞失衡,Th2细胞功能异常,如IL-4、IL-6、IL-10升高;以及Treg细胞异常。

约50%的温抗体型AIHA原因不明,常见的继发性病因有:①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如淋巴瘤等;②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等;③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④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临床表现】

多为慢性血管外溶血,起病缓慢,成年女性多见,以贫血、黄疸和脾大为特征,1/3病人有贫血及黄疸,半数以上有轻中度脾大,1/3有肝大。长期高胆红素血症可并发胆石症和肝功能损害。可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以抗磷脂抗体阳性者多见。感染等诱因可使溶血加重,发生溶血危象及再障危象。10%~20%的病人可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称为Evans综合征。

继发性病人常有原发病的表现。

【实验室检查】

1.血象及骨髓象  贫血轻重不一,多呈正细胞正色素性;网织红细胞比例增高,溶血危象时可高达0.50;白细胞及血小板多正常,急性溶血阶段白细胞可增多。外周血涂片可见数量不等的球形红细胞及幼红细胞;骨髓呈代偿性增生,以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可达80%。再障危象时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减低,甚至缺如;骨髓增生减低。

2.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是本病最具诊断意义的实验室检查,主要为抗IgG及抗补体C3型。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可为阳性或阴性。

3.溶血相关的其他实验室检查  见本章第一节。

【诊断】

有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证据,DAT阳性,冷凝集素效价在正常范围,近4个月内无输血和特殊药物应用史,可诊断本病。少数Coombs试验阴性者需与其他溶血性贫血(特别是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鉴别。另外,依据能否查到病因可诊断为继发性或原发性AIHA。

【治疗】

(一)病因治疗

积极寻找病因,治疗原发病。

(二)控制溶血发作

1.糖皮质激素  首选治疗,有效率80%以上。常用泼尼松1~1.5mg/(kg·d)口服,急性溶血者,可用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初始剂量应维持3~4周,用至血细胞比容>0.3或者血红蛋白水平稳定于100g/L以上时考虑减量。减量速度酌情而定,一般每周5~10mg,小剂量泼尼松(5~10mg/d)持续至少3~6个月。若使用推荐剂量治疗4周仍未达到上述疗效,建议考虑二线用药。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3周病情无改善,则视为激素治疗无效。

2.脾切除  二线治疗,有效率约60%。指征:①糖皮质激素无效;②泼尼松维持量>10mg/d;③有激素应用禁忌证或不能耐受。术后复发病例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仍可有效。

3.利妥昔单抗(htuximab)  是一种直接针对B淋巴细胞表面CD20抗原的单克隆抗体,通常用于治疗B细胞淋巴瘤。用于治疗AIHA是基于其可特异性清除B淋巴细胞,其中包括产生红细胞自身抗体的淋巴细胞。但其作用机制可能更为复杂。脾切除无效的病人利妥昔单抗可能有效。标准用法375mg/(m2•w),连续4周,一年有效率80%至几乎100%。监测B淋巴细胞水平可指导控制药物并发症,包括感染、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等。

4.其他免疫抑制剂指征:①糖皮质激素和脾切除都不缓解者;②有脾切除禁忌证;③泼尼松维持量>10mg/d。常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MMF)或环孢素等,多与激素同用,总疗程需半年左右。

5.其他  达那唑联合糖皮质激素对部分病人有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因疗效有限,用于严重溶血、输血依赖、激素治疗反应不佳时。

(三)输血

贫血较重者应输洗涤红细胞,且速度应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