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 nephritis)简称急性肾炎(AGN),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可伴有一过性肾功能不全。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亦可引起。本节主要介绍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主要为β-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感染所致,如扁桃体炎、猩红热和脓疱疮等。本病系感染诱发的免疫反应所致。针对链球菌致病抗原如蛋白酶外毒素B等的抗体可能与肾小球内成分发生交叉反应、循环或原位免疫复合物沉积诱发补体异常活化等均可能参与致病,导致肾小球内炎症细胞浸润。
【病理表现】
肾脏体积可增大。光镜下见弥漫性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急性期可伴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彩图5-2-1)。病变严重时,毛细血管袢管腔狭窄或闭塞。肾间质水肿状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病理IgG及C3呈粗颗粒状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或)系膜区沉积。电肾小球上皮细胞下有驼峰状电子致密物沉积。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多见于儿童,男性略多。常于感染后2周起病,相当于抗原免疫后产生抗体的时间。本病起病急,轻者呈亚临床型(仅尿常规及血清C3异常);典型者呈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重症者可发生急性肾损伤。临床均有肾小球源性血尿,约30%为肉眼血尿。可伴有轻、中度蛋白尿,少数可呈肾病综合征范围的蛋白尿。80%的病人可有晨起眼睑及下肢水肿,可有一过性高血压。少数重症病人可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常与水、钠潴留有关。
起病初期血清C3及总补体下降,8周内逐渐恢复正常,对本病具有诊断意义。病人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0”滴度升高,提示近期内曾有过链球菌感染。
【诊断与鉴别诊断】
链球菌感染后1~3周发生急性肾炎综合征,伴血清C3一过性下降,可临床诊断急性肾炎。若血肌酐持续升高或2个月病情尚未见好转应及时肾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本病需要与其他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的肾小球疾病鉴别。①其他病原体感染后的急性肾炎:应寻找其他病原菌感染的证据,病毒感染后常不伴血清补体降低,少有水肿和高血压,肾功能一般正常,临床过程自限。②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临床上常伴肾病综合征,50%~70%病人有持续性低补体血症,8周内不恢复。③IgA肾病:部分病人有前驱感染,通常在感染后数小时至数日内出现肉眼血尿,部分病人血清IgA升高,血清C3一般正常,病情无自愈倾向。
当临床诊断困难时,急性肾炎综合征病人需考虑进行肾活检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肾活检的指征为:①少尿1周以上或进行性尿量减少伴肾功能恶化者;②病程超过2个月而无好转趋势者;③急性肾炎综合征伴肾病综合征者。
【治疗】
支持及对症治疗为主。急性期卧床休息,静待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及血压恢复正常。同时限盐、利尿消肿以降血压和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本病急性肾炎发作时感染灶多数已经得到控制,如无现症感染证据,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反复发作慢性扁桃体炎,病情稳定后可考虑扁桃体切除。
【预后】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病人预后良好。6%~18%病例遗留尿异常和(或)髙血压而转为“慢性”,或于“临床痊愈”多年后又出现肾小球肾炎表现。一般认为老年、持续髙血压、大量蛋白尿或肾功能不全者预后较差;散发者较流行者预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