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问诊 登录 注册

医誓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首页 / 医典 / 《内科学》第9版 / 第一节 胆嚢结石及胆嚢炎

第一节 胆嚢结石及胆嚢炎

胆囊结石(cholecystolithiasis)指发生在胆囊的结石,是常见疾病;胆囊炎(cholecystitis)常是胆囊结石的并发症,也可在无胆囊结石时发生。

【危险因素及成石机制】

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包括:>40岁、女性、妊娠、口服避孕药和雌激素替代治疗、肥胖、减肥期间的极低热量膳食和体重快速减轻、糖尿病、肝硬化、胆囊动力下降、克罗恩病和溶血等。他汀类药物、维生素C、咖啡、植物蛋白和坚果、多不饱和脂肪和单不饱和脂肪可能对预防胆囊结石有益。

胆汁中的胆固醇、卵磷脂和胆盐共同维系着胆汁的稳定,当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时,易于析出结晶而形成结石。在胆囊结石形成过程中,黏液糖蛋白、黏多糖、一些大分子蛋白、免疫球蛋白、二价金属阳离子如钙和镁离子、氧自由基起了重要成石作用。此外,胆囊收缩减低,胆囊内胆汁淤滞也有利于结石形成。

【病理】

急性胆囊炎胆囊壁出现水肿和急性炎症;严重者可有胆囊壁坏死和坏疽,胆囊液呈脓性、血性或黑褐色胆汁。胆囊管长时间结石嵌顿,胆囊扩张,其内充满白色的黏液样胆汁。

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病理表现为胆囊缺血、扩张、内皮损伤及胆囊坏死。

【临床表现】

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年人,可分为三类:①无症状;②有症状;③出现并发症。其自然病程一般按上述顺序发展。

(一)无症状胆囊结石

无临床症状,仅在体格检查、手术或尸体解剖时偶然发现。

(二)有症状胆囊结石

出现与否和结石的大小、部位、是否合并感染、梗阻及胆囊的功能有关。小胆石更容易出现症状,表现为:

1.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

大多数仅在进食后,尤其是进油腻食物后出现上腹部或右上腹部隐痛、饱胀,伴嗳气、呃逆等,常被误诊为“胃病”。

2.胆绞痛

是胆囊结石的典型表现,疼痛位于上腹部或右上腹部,呈阵发性,或者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肩胛部和背部放射,多伴恶心、呕吐。常发生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此时胆囊收缩,结石移位并嵌顿于胆囊壶腹部或颈部,胆囊排空胆汁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平滑肌强力收缩而发生绞痛。

(三)胆囊结石的并发症

1.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发作最初24小时以内多以化学性炎症为主,24小时后,细菌感染逐渐增加,感染致病菌多从胆道逆行进入胆囊,或循血液循环/淋巴途径进入胆囊,在胆汁流出不畅时造成感染,严重者可发展为化脓性胆囊炎。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常见。如胆囊管梗阻未解除,胆囊内压继续升高,胆囊壁血管受压导致血供障碍、继而缺血坏疽,则为坏疽性胆囊炎。坏疽性胆囊炎常并发胆囊穿孔,多发生在底部和颈部。

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右上腹疼痛,可向右肩或背部放射。发热常见,体温多<38.5℃。上腹或右上腹肌紧张,墨菲征阳性或右上腹包块。未经治疗的急性胆囊炎症状可在1周左右缓解;但如发生胆囊坏疽、胆囊穿孔、胆囊肠瘘、胆石性肠梗阻和气肿性胆囊炎等严重并发症,可危及生命。

2.胆囊积液

胆囊结石长期嵌顿或阻塞胆囊管但未合并感染时,胆囊黏膜吸收胆汁中的胆色素,并分泌黏液性物质,积液为无色透明。

3.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及胆源性胰腺炎

详见本章第二节及本篇第二十章第一节。

4.Mirizzi综合征

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的较大的结石压迫肝总管或反复发作的炎症致肝总管狭窄或胆囊胆管瘘,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引起反作的胆囊炎、胆管炎及梗阻性黄疸;其形成的解剖学基础是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位置过低。

5.胆囊十二指肠/结肠瘘、胆石性肠梗阻

结石压迫引起胆囊炎症、慢性穿孔,可造成胆囊十二指肠瘘或胆囊结肠痿;大的结石通过瘘管进入肠道,阻塞于回肠末段引起肠梗阻。

6.慢性胆囊炎(chronic cholecystitis)

90%以上的病人有胆囊结石,炎症反复发作,可使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囊壁增厚并逐渐瘢痕化,胆囊萎缩,失去功能。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一般触及不到胆囊。

7.胆囊癌

结石及炎症的长期刺激可诱发胆囊癌,尤其对于老年病人,>10年胆囊结石病史,结石直径>3cm者,发生癌变的风险增加。

(四)急性非结石性胆蠹炎

是一种胆囊急性炎性、坏死性疾病,约占急性胆囊炎病例的10%,常见于住院和危重病人,并发症和病死率较高。临床表现比较隐匿,可有不明原因发热、血白细胞增多或不明确的腹部不适,也可能出现黄疸或右上腹包块。诊断明确时,多已有胆囊坏死、坏疽和穿孔,并可出现脓毒血症、休克和腹膜炎等并发症。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腹部超声是胆囊结石首选的检查方法,胆石呈强回声,后方可见声影,并随体位移动。CT、MRI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也可显示胆囊结石。

急性胆囊炎病人常有血白细胞增多伴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腹部超声可发现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或水肿。慢性胆囊炎超声检查可发现胆囊萎缩、壁增厚。

【诊断与鉴别诊断】

1.无并发症的胆囊结石

腹部超声等影像学确定有胆囊结石。有症状者需与消化性溃疡、胃炎、胃肿瘤、功能性消化不良、胰腺疾病、功能性胆囊疾病、奥迪括约肌功能障碍、右侧输尿管结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鉴别。

2.急性胆囊炎

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发热及血白细胞增多,墨菲征阳性或扪及右上腹包块,应疑诊;确诊可通过腹部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胆囊肿大、胆囊壁水肿或合并胆囊结石引起的梗阻等证据。

急性胆囊炎需与急性胰腺炎、阑尾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胆囊疾病、奥迪括约肌功能障碍、急性小肠或结肠疾病、右肾及输尿管疾病、右肺及胸膜炎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鉴别。

【治疗】

迄今尚无证据表明使用药物或其他非手术疗法能完全溶解或排尽结石,胆囊结石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胆囊,取石、保留胆囊的微创手术尚在探索中。

1.无并发症的胆囊结石

多采取观察的策略,待病人出现症状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但有下列情况时,即使无症状也应治疗:①胆囊壁增厚、钙化或瓷性胆囊;②胆囊萎缩、胆囊息肉进行性增大;③结石直径>3cm;④胆囊结石>10年;⑤有糖尿病、心肺疾病老年人;⑥上腹部其他择期手术时;⑦儿童胆囊结石;⑧医疗条件较差地区的居民。

2.急性胆蠹炎

一般治疗包括禁食,呕吐、腹胀的病人可放置鼻胃管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和止痛;早期病原体难以确定时,可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选用头孢菌素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反复发作、伴有胆囊结石的急性胆囊炎,应考虑胆囊切除术。

对于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病人,推荐有血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后,予以抗生素治疗,视病情转归,切除胆囊或胆囊造瘘。

胆囊切除术适用于择期手术或急性发作炎症较轻的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首选术式,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遗留瘢痕小等优点。没有腹腔镜条件时也可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可减低胆囊内压,急性期过后再择期手术。适用于病情危重又不宜手术的化脓性胆囊炎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