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问诊 登录 注册

医誓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首页 / 医典 / 《内科学》第9版 / 第一节 自身免疫性肝炎

第一节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由机体对肝细胞产生自身抗体及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应答所致。

【病因和发病机制】

在AIH发病机制中主要的自身抗原为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和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ⅡD6。自身反应性T细胞及其抗原提呈细胞是AIH发病的另一必要条件。补体系统和趋化因子也参与了AIH的体液免疫损伤机制。

【临床表现】

女性多发,男女比例为1:4,好发于30~50岁。大部分AIH病人起病缓慢,轻者甚至无症状,病变活动时有乏力、腹胀、食欲缺乏、瘙痒、黄疸等症状。早期肝大伴压痛,常有脾大、蜘蛛痣等。约25%病人可有急性发作过程。

活动期AIH常有肝外表现,如持续发热、急性游走性大关节炎及多形性红斑等。该病可重叠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桥本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

【实验室检查】

(一)肝功能检查

ALT及AST常呈轻到中度升高。

(二)免疫学检查

以高γ-球蛋白血症和循环中存在自身抗体为特征。自身抗体包括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抗-SLA)/抗肝胰抗体(抗-LP)、抗-肌动蛋白抗体(抗-actin)、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LKM1)、抗1型肝细胞溶质抗原抗体(抗-LC1)等。这些血清免疫学改变缺乏特异性,亦见于其他急、慢性肝炎等。

(三)病理学检查

界面型肝炎、汇管区和小叶淋巴浆细胞浸润、肝细胞玫瑰样花环以及淋巴细胞对肝细胞的穿透现象,被认为是典型的AIH组织学改变。严重时可有桥接坏死、多小叶坏死或融合性坏死。汇管区炎症一般不侵犯胆管系统,无脂肪变性及肉芽肿。

【诊断及临床分型】

表4-13-1列出的AIH诊断积分系统,有助于诊断。少数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人自身抗体阴性,可能存在目前尚不能检出的自身抗体。与慢性隐源性肝病的区别是后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自身免疫性肝炎可与其他自身免疫性肝病如PBC、PSC等并存,称为重叠综合征。

表4-13-1  简化AIH诊断积分系统

变量

标注

分值

备注

ANA 或 SMA

≥1:40

1分

ANA 或 SMA

≥1:80

2分

多项同时出现,最多2分

或 LKM-1

≥1:40

或 SLA,或 LC1

阳性

IgG

>正常上限

1分

>1.10倍正常上限

2分

肝组织学

符合AIH

典型AIH表现

1分

2分

典型AIH表现:界面型肝炎、汇管区和小叶淋巴浆细胞浸润、肝细胞玫瑰样花环

排除病毒性肝炎

2分

注:≥6分:AIH可能;≥7分:确诊AIH

ANA:血清核抗体;SMA:抗平滑肌抗体;LKM-1: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SLA:抗可溶性肝抗原;LC1:抗1型肝细胞溶质抗原抗体;AIH:自身免疫性肝炎;IgG:血清免疫球蛋白

【治疗】

多数AIH对免疫抑制治疗有应答,治疗指征:①转氨酶水平≥3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 value,ULN)、IgG≥1.5倍ULN;②组织学见桥接样坏死、多小叶坏死或中央静脉周围炎;③初发AIH、ALT和(或)AST≥10倍ULN;④除肝损伤外,伴出凝血异常: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不符合上述条件者治疗视临床情况而定。

成人治疗方案为:①优先推荐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泼尼松起始30~40mg/d,4周内逐渐减至10~15mg/d;硫唑嘌呤50mg/d或1~1.5mg/(kg﹒d)。联合疗法特别适用于下述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脆性糖尿病、肥胖、痤疮、情绪不稳及高血压病人。②大剂量泼尼松单独疗法:起始40~60mg/d,4周内逐渐减至15~20mg/d。单独疗法适用于合并血细胞减少、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缺乏、妊娠、恶性肿瘤的AIH病人。非肝硬化的AIH病人也可以选用布地奈德替代泼尼松(起始剂量3mg,每天3次,后减为每天2次维持)。治疗应强调个体化处理。疗程一般应维持3年以上,或获得生化指标缓解后至少2年以上。2次以上复发者,以最小剂量长期维持治疗。合并胆汁淤积,或AIH-PBC重叠综合征、AIH-PSC重叠综合征者,可加用熊去氧胆酸。对免疫抑制剂无效者,可试用环孢素、他克莫司等治疗。

对于无疾病活动或自动缓解期的AIH、非活动性肝硬化,可暂不考虑行免疫抑制治疗,但应长期密切随访(如每隔3~6个月随访1次)。对于轻微炎症活动(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3×ULN、IgG<1.5×ULN)或病理轻度界面炎的AIH病人,需平衡免疫抑制治疗的益处和风险,可暂不启动免疫抑制治疗,而使用甘草制剂等保肝抗炎,并严密观察,如病人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或出现明显炎症活动,再进行免疫抑制治疗。

【预后】

自身免疫性肝炎预后差异较大,在获得生化指标缓解后一般预后较好,10年总体生存率约为80%~93%。初诊时是否有肝硬化、治疗有无应答及治疗后是否反复发作,是影响长期预后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