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多见,男女之比约为1:2。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多继发于肺结核或体内其他部位结核病,主要感染途径以腹腔内的结核病灶直接蔓延为主,少数可由淋巴血行播散引起粟粒型结核性腹膜炎。
【病理】
病理特点可分为渗出、粘连、干酪三种类型,以前两型为多见,且可混合存在。
(一)渗出型
腹膜充血、水肿,表面覆有纤维蛋白渗出物,可伴黄(灰)白色细小及融合之结节。腹腔积液量中等以下,草黄色或淡血性,偶为乳糜性。
(二)粘连型
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和蛋白沉积使腹膜、肠系膜明显增厚。肠袢相互粘连可发生肠梗阻。
(三)干酪型
多由渗出型或粘连型演变而来,可兼具上述两型病理特点,并发症常见。以干酪坏死病变为主,坏死的肠系膜淋巴结参与其中,形成结核性脓肿。病灶可向肠管、腹腔或阴道穿破而形成窦道或瘘管。
【临床表现】
因原发病灶与感染途径不同、机体反应性及病理类型的不同而异。多起病缓慢,早期症状轻,以致不易被发现;少数起病急骤,以急性腹痛或骤起高热为主。
(一)全身症状
结核毒血症常见,主要是低热与中等热,呈弛张热或稽留热,可有盗汗。高热伴有明显毒血症者,主要见于渗出型、干酪型,或见于伴有粟粒型肺结核、干酪样肺炎等严重结核病的病人。后期有营养不良,出现消瘦、水肿、贫血、舌炎、口角炎、维生素A缺乏症等。
(二)腹痛
位于脐周、下腹或全腹,持续或阵发性隐痛。偶可表现为急腹症,系因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或腹腔内其他结核的干酪性坏死病灶溃破引起,也可由肠结核急性穿孔引起。
(三)腹部触诊
常有揉面感,系腹膜受刺激或因慢性炎症而增厚、腹壁肌张力增高、腹壁与腹内脏器粘连引起的触诊感觉,并非特征性体征。腹部压痛多较轻,如压痛明显且有反跳痛时,提示干酪型结核性腹膜炎。
(四)腹胀、腹腔积液
常有腹胀,伴有腹部膨隆,系结核毒血症或腹膜炎伴有肠功能紊乱所致,不一定有腹腔积液。如有腹腔积液,少量至中量多见。
(五)腹部肿块
多见于粘连型或干酪型,以脐周为主。肿块多由增厚的大网膜、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粘连成团的肠曲或干酪样坏死脓性物积聚而成,其大小不一,边缘不整,表面不平,可呈结节感,活动度小,可伴压痛。
(六)其他
腹泻常见,一般3~4次/日,大便多呈糊样。多由腹膜炎所致的肠功能紊乱引起,偶可由溃疡型肠结核或干酪样坏死病变引起的肠管内瘘等引起。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可并发肠梗阻、肠瘘及腹腔脓肿等。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血液检查
可有轻度至中度贫血。有腹腔结核病灶急性扩散或干酪型病人,白细胞计数可增高。病变活动时血沉增快。
(二)结核菌素试验及γ-干扰素释放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及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有助于本病诊断。
(三)腹腔积液检查
腹腔积液多为草黄色渗出液,静置后可自然凝固,少数为浑浊或淡血性,偶见乳糜性,比重一般超过1.018,蛋白质定性试验阳性,定量在30g/L以上,白细胞计数超过500x106/L,以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为主。但有时因低清蛋白血症,腹腔积液蛋白含量减少,检测血清腹腔积液清蛋白梯度有助于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腹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活性常增高,但需排除恶性肿瘤,如测定ADA同工酶ADA2升高则对本病诊断有一定特异性。腹腔积液普通细菌培养结果应为阴性,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的阳性率很低,取大量腹腔积液浓缩后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或动物接种可明显增高阳性率。
(四)腹部影像学检查
超声、CT、磁共振可见增厚的腹膜、腹腔积液、腹腔内包块及瘘管。腹部X线平片可见肠系膜淋巴结钙化影。X线钡剂造影发现肠粘连、肠结核、肠瘘、肠腔外肿块等征象。
(五)腹腔镜检查
适用于腹腔积液较多、诊断有困难者。镜下可见腹膜、网膜、内脏表面有散在或集聚的灰白色结节,浆膜失去正常光泽,腹腔内条索状或幕状粘连;组织病理检查有确诊价值。腹腔镜检査禁用于有广泛腹膜粘连者。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有以下情况应考虑本病:①中青年病人,有结核史,伴有其他器官结核病证据;②长期发热原因不明,伴有腹痛、腹胀、腹腔积液、腹壁柔韧感或腹部包块;③腹腔积液为渗出液,以淋巴细胞为主,普通细菌培养阴性,ADA(尤其是ADA2)明显增高;④X线胃肠钡剂检查发现肠粘连等征象及腹部平片有肠梗阻或散在钙化点;⑤结核菌素试验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呈强阳性。
典型病例可作出临床诊断,予抗结核治疗有效,可确诊。不典型病例,在排除禁忌证后,可行腹腔镜检查并取活检。
(二)鉴别沴断
1.以腹腔积液为主要表现者
(1)腹腔恶性肿瘤:包括腹膜转移癌、恶性淋巴瘤、腹膜间皮瘤等。如腹腔积液找到癌细胞,腹膜转移癌可确诊。原发性肝癌或肝转移癌、恶性淋巴瘤在未有腹膜转移时,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为明性,此时主要依靠腹部超声、CT等检査寻找原发灶。
(2)肝硬化腹腔积液:多为漏出液,且伴失代偿期肝硬化典型表现。合并感染(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时腹腔积液可为渗出液性质,但腹腔积液细胞以多形核为主,腹腔积液普通细菌培养阳性。如腹腔积液白细胞计数升高但以淋巴细胞为主,普通细菌培养阴性,而有结核病史、接触史或伴有其他器官结核病灶,应注意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的可能。
(3)其他疾病引起的腹腔积液:如慢性胰源性腹腔积液、结缔组织病、Meigs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缩窄性心包炎等。
2.以腹块为主要表现者
可由腹块的部位、性状与腹部肿瘤(肝癌、结肠癌、卵巢癌等)及克罗恩病等鉴别。必要时可开腹探査。
3.以发热为主要表现者
需与引起长期发热的其他疾病鉴别。
4.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者
结核性腹膜炎可因干酪样坏死灶溃破而引起急性腹膜炎,或因肠梗阻而发生急性腹痛,需与其他可引起急腹症的病因鉴别。
【治疗】
及早给予合理、足够疗程的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以达到早日康复、避免复发和防止并发症。
1.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
药物的选择、用法、疗程详见第二篇第七章。对粘连或干酪型病例,由于大量纤维增生,药物不易进入病灶,应联合用药,适当延长疗程。
2.如有大量腹腔积液,可适当放腹腔积液以减轻症状
3.手术治疗
适应证包括:①并发完全性或不全性肠梗阻,内科治疗无好转者;②急性肠穿孔,或腹腔脓肿经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者;③肠瘘经抗结核化疗与加强营养而未能闭合者;④本病诊断有困难,不能排除恶性肿瘤时可开腹探查。
4.病人教育
同本章第一节。
【预防】
对肺、肠、肠系膜淋巴结、输卵管等结核病的早期诊断与积极治疗,有助于预防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