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问诊 登录 注册

医誓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首页 / 医典 / 《内科学》第9版 / 二、经导管封堵术

二、经导管封堵术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1966年Porstmann首先应用经导管塑料栓子闭合PDA获得成功,开创了先心病介入治疗的先河。1983年,我国学者钱晋卿在此基础上加以研制改进,率先在国内开展了PDA的介入治疗。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封堵器的不断改进,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已成为PDA的主要治疗方法。蘑菇伞型封堵器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封堵器。其他还有弹簧圈、成角型蘑菇伞封堵器、肌部和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Amplatzer Plug等。

1.适应证  绝大多数的PDA均可经介入封堵,可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未闭导管的类型选择不同的封堵器械。

2.禁忌证  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或导管内有赘生物;严重肺动脉高压出现右向左分流、肺总阻力>14woods;合并需要外科手术矫治的心内畸形;依赖PDA存活的病人;合并其他不宜手术和介入治疗疾病的病人。

3.并发症  ①封堵器的脱落:发生率约0.3%;②溶血:发生率<0.8%;③残余分流和封堵器移位;④血管并发症及术后心律失常等。

4.疗效及预后  PDA封堵术的成功率高达98%,仅有极少数病例失败。

(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1976年有学者报道应用双伞状堵塞器封闭ASD成功。此后,随着介入器材的研发及影像学的发展,此技术已日臻成熟。

1.适应证  ①继发孔型ASD直径≥5mm,伴右心容量负荷增加,≤36mm的左向右分流ASD;②缺损边缘至冠状静脉窦,上、下腔静脉及肺静脉的距离≥5mm,至房室瓣≥7mm;③房间隔的直径>所选用封堵伞左房侧的直径;④不合并必须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

2.禁忌证  ①原发孔型ASD及静脉窦型ASD;②已有右向左分流者;③近期有感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以及左心房和左心耳有血栓。

3.并发症  ①残余分流:即刻残余分流发生率为6%~40%,术后72小时为4%~12%,而3个月之后残余分流发生率仅为0.1%~5%;②血栓或气体栓塞;③血管并发症及感染;④心律失常等。

4.疗效及预后  对于条件和大小合适的ASD,介入封堵治疗成功率可达100%。

(三)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1988年Lock等首次应用双面伞经导管成功封堵VSD,此后有多种装置应用于经导管VSD的介入治疗。随着治疗病例的增加和对VSD解剖学认识的提高,不断对封堵器进行改进,VSD介入治疗适应证范围进一步扩大,成功率大大提高。

1.适应证  ①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单纯性VSD,直径>3mm且<14mm;②VSD上缘距主动脉右冠瓣≥2mm,无主动脉右冠瓣脱入VSD及主动脉瓣反流;③超声在大血管短轴五腔心切面9~12点位置;④肌部VSD>3mm;⑤外科手术后残余分流。

2.禁忌证  ①巨大VSD、缺损解剖位置不良,封堵器放置后可能影响主动脉瓣或房室瓣功能;②重度肺动脉高压伴双向分流;③合并出血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或存在心、肝、肾功能异常以及栓塞风险等。

3.并发症  与ASD介入封闭术相似。

4.疗效及预后  介入封堵膜周部VSD的总体成功率在95%以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61%,死亡率为0.05%。

(四)卵圆孔未闭封堵术

早在1877年德国病理学家Cohnheim就提出PFO与脑卒中相关联。1992年Bridges等首先开始应用介入方法封堵PFO预防再发脑卒中,并进行了长期的随访,其中97%的病人未再发生栓塞。2017年多项权威的研究均证明,对于合并PFO的不明原因脑栓塞病人,进行卵圆孔封堵术治疗优于内科药物保守治疗。

1.适应证  ①年龄>16岁;②不明原因脑栓塞(CS)/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合并PFO,且有中-大量右向左分流(RLS);③PFO相关脑梗死/TIA,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无效或仍有复发;或PFO合并明确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不适宜抗凝治疗者;④顽固性或慢性偏头痛合并PFO。

2.禁忌证  ①可以找到任何原因的脑栓塞;②脑卒中急性期;③心腔内血栓形成,下腔静脉或盆腔静脉血栓形成导致完全闭塞;④合并肺动脉高压或PFO为特殊通道;⑤合并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⑥合并全身或局部感染。

3.并发症  封堵PFO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少见。心包积液或填塞的发生率为0.3%,封堵器栓塞或移位发生率0.4%,主动脉侵烛及封堵器过敏很罕见。

4.疗效及预后  与药物治疗相比,PFO封堵术对脑卒中二级预防,减少脑卒中复发的疗效已经得到证实,并且可减少先兆型偏头痛的天数。

(五)冠状动脉瘘封堵术

1983年REIdy等首次报道了经导管冠状动脉瘦封堵术(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coronary arterial fistula,TCC)。目前可供临床使用的封堵器械主要包括弹簧圈、PDA封堵器或VSD封堵器。

1.适应证  ①有明显外科手术适应证的先天性CAF,不合并其他需要手术矫正的心脏畸形;②易于安全到达、能够清晰显影的痿管;③非多发的CAF开口;④冠状动脉瘘口狭窄、瘘道瘤样扩张。

2.禁忌证  ①拟封堵的冠状动脉分支远端有侧支发出;②受累及的冠状动脉血管极度迂曲;③右心导管检查提示右向左分流,重度肺动脉高压;④术前1个月内患有严重感染。

3.并发症  除穿刺血管的相关并发症外,主要并发症有:封堵器脱落造成栓塞;急性心肌梗死;CAF夹层形成;一过性心律失常。

4.疗效及预  介入治疗可作为CAF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术后存在瘘管再通、冠状动脉的持续扩张、血栓形成、钙化及心肌缺血等可能,应进行长期随访。

(六)主动脉窦瘤破裂封堵术

自1994年Cullen等首次成功介入封堵主动脉窦瘤破裂(ruptured sinus of valsalva aneurysm,RSVA)至今,介入封堵术已成为有明确适应证病人的一种治疗新选择。但目前尚无专用封堵器材,多采用PDA或VSD封堵器。

1.适应证  ①年龄>3岁,体重>15kg;②主动脉窦瘤破口直径在2~12mm,窦瘤破口边缘至主动脉瓣环距离≥7mm,距右冠状动脉开口距离≥5mm;③瘘口破入右心室或右心房水平的左向右分流;④心功能可耐受手术,不伴有需外科纠正的畸形。

2.禁忌证  ①窦瘤破入左心房或左心室;②严重肺动脉高压并已导致右向左分流者;③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④心腔内有赘生物或血栓;⑤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存在其他感染或出血性疾病;⑥肝肾功能严重异常、一般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⑦合并其他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需外科手术处理者。

3.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有残余分流,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加重,急性左心衰,影响冠状动脉开口,封堵器释放不成功、封堵器移位或脱落,感染性心内膜炎,束支或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心包积液,血栓事件等。

4.疗效与预后  主动脉窦瘤破裂病人多伴有心功能不全,若适应证选择恰当,介入封堵效果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