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是通过导管头端电极释放射频电流,在导管头端与局部心肌心内膜间转化为热能,使特定的局部心肌组织变性、坏死,以达到改变该部位心肌自律性和传导性,从而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射频能量(radiofrequency energy)是一种低电压高频(30kHz~1.5MHz)的电能,转化为热能后局部可达到46~90℃。操作过程不需全身麻醉。
自1989年RFCA技术正式应用于人体,迄今数以万计的快速型心律失常病人由此得以根治;目前,RFCA已成为快速型心律失常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在部分快速型心律失常如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及阵发性房颤等病人中,RFCA已成为一线治疗方法(图3-3-36)。
【适应证】
症状性局灶性房速;发作频繁、心室率不易控制的房扑;发作频繁、症状明显的房颤;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和快速心室率;房室结折返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症状明显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明原因左室功能障碍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10000次/24小时);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室速(特发性室速)呈反复发作或合并有心动过速心肌病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发作频繁和(或)症状重、药物预防发作效果差的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多作为ICD的补充治疗。
【方法】
1.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的基础上确定消融靶点。
2.根据不同的靶点位置,经股静脉或股动脉置入消融导管,并使之到达靶点。
3.根据消融部位和心律失常类型不同进行放电消融。
4.检测是否已达到消融成功标准,如旁路逆传功能是否消失,原有心律失常用各种方法不能再诱发等。
【并发症】
导管射频消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为误伤希氏束,造成二度或三度房室阻滞;心脏穿孔致心脏压塞等,但发生率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