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阻滞(intraventricular block)是指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的传导阻滞。室内传导系统由右束支、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三部分组成。室内传导系统的病变可波及单支、双支或三支。
右束支阻滞较为常见,可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高血压、冠心病和肺源性心脏病等。此外,正常人亦可发生右束支阻滞。
左束支阻滞常发生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感染、奎尼丁与普鲁卡因胺中毒、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与梅毒性心脏病等。左前分支阻滞较为常见,左后分支阻滞则较为少见。
单支、双支阻滞通常无临床症状。偶可听到第一、二心音分裂。完全性三分支阻滞的临床表现与完全性房室阻滞相同。
【心电图特征】
1.右束支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BBB)QRS波群时限>0.12秒。V1、V2导联呈rsR',R'波粗钝;V5、V6导联呈qRS或RS,S波宽阔。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图3-3-33A)。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图形与上述相似,但QRS波群时限<0.12秒。
2.左束支阻滞(left bundle branch block,LBBB)QRS波群时限≥0.12秒。V5、V6导联R波宽大,顶部有切迹或粗钝,其前方无q波。V1、V2导联呈宽阔的QS波或rS波形,S波宽大。V5~V6 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图3-3-33B)。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与上述相似,但QRS波群时限<0.12秒。
3.左前分支阻滞(left anterior fascicular block)额面平均QRS电轴左偏达-45°~-90°。Ⅰ、aVL导联呈qR波,Ⅱ、Ⅲ、aVF导联呈rS图形,QRS时限<0.12秒(图3-3-34)。
4.左后分支阻滞(left posterior fascicular block)额面平均QRS电轴右偏达+90°~+120°(或+80°~+140°)。Ⅰ导联呈rS波,Ⅱ、Ⅲ、aVF导联呈qR波,且RⅢ>RⅡ,QRS时限<0.12秒。
5.双分支阻滞与三分支阻滞(bifascicular block and trifascicular block)前者是指室内传导系统三分支中的任何两分支同时发生阻滞。后者是指三分支同时发生阻滞。如三分支均阻滞,则表现为完全性房室阻滞。由于阻滞分支的数量、程度、是否间歇发生等不同情况组合,可出现不同的心电图表现。最常见为右束支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右束支合并左后分支阻滞较罕见。当右束支阻滞与左束支阻滞两者交替出现时,双侧束支阻滞的诊断便可成立。
【治疗】
慢性单侧束支阻滞的病人如无症状,无需接受治疗。双分支与不完全性三分支阻滞有可能进展为完全性房室阻滞,但是否一定发生以及何时发生均难以预料,不必常规预防性起搏器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生双分支、三分支阻滞,或慢性双分支、三分支阻滞,伴有晕厥或Adams-Stroke综合征发作者,则应及早考虑心脏起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