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
1.寒邪客胃
温胃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加减
高良姜10、砂仁6、香附10、陈皮5、木香3。
寒邪较著,+荜茇、川椒、肉桂;恶寒、头痛等风寒表证,+苏叶、桂枝;寒邪郁久化热,寒热错杂,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2.饮食伤胃
消食导滞,和中止痛——保和丸加减
神曲10、山楂12、莱菔子12、茯苓10、法半夏10、陈皮5、连翘10。
脘腹胀甚,+枳实、木香、槟榔;食积化热,嗳腐酸臭,+黄连、栀子;胃脘胀痛而便秘,合小承气汤;胃痛急剧而拒按,伴见苔黄燥,便秘,合大承气汤。
3.肝气犯胃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0、芍药12、川芎10、郁金10、香附10、陈皮5、枳壳10、佛手10、甘草3。
肝胃气滞突出,胃痛或伴有胁痛,+川楝子、延胡索;嗳气较频,+半夏、旋覆花、代赭石;泛酸,+乌贼骨、浙贝母、煅瓦楞子、左金丸。
4.肝胃郁热
疏肝泻热,和胃止痛——化肝煎加减
牡丹皮10、栀子10、白芍10、甘草6、青皮6、陈皮6、浙贝母10、泽泻6、黄连5、吴茱萸5。
胸胁胀满,烦躁易怒甚,+柴胡、香附、川芎;口苦、口干,+柴胡、黄芩、玉竹、麦冬;胃热壅盛,胃脘灼痛,痞满,大便不畅,用大黄黄连泻心汤。
5.湿热中阻
清化热湿,理气和胃——清中汤加减
黄连5、栀子10、法半夏10、茯苓12、草豆蔻6、陈皮5、甘草3。
湿偏重,+苍术、藿香;热偏重,+蒲公英、黄芩、连翘;恶心呕吐,+竹茹、苏叶;大便秘结不通,+大黄;气滞腹胀,+厚朴、枳实;湿热蕴结成毒,胃脘灼热,脘腹痞满,舌红苔黄,用仙方活命饮。
6.瘀血停胃
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蒲黄10、五灵脂10、丹参12、檀香3、砂仁5。
胃痛甚,+延胡索、郁金、九香虫、木香、枳壳;呕血及黑粪等出血现象,-檀香、砂仁,+大黄、茜草根、三七粉冲服。
7.脾胃虚寒
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加减
黄芪15、桂枝10、生姜5、白芍15、炙甘草10、饴糖30、大枣10。
泛吐酸水,+吴茱萸、煅瓦楞子;泛吐清水较多,或胃中有振水音,+干姜、半夏、陈皮、茯苓,或配用苓桂术甘汤;寒胜痛甚,呕吐肢冷,合理中丸,或改用大建中汤;脾胃虚寒,胃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用香砂六君子汤。
8.胃阴亏耗
养阴益胃,和中止痛——益胃汤加减
沙参10、麦冬10、生地12、玉竹10、石斛10、佛手10、绿萼梅10。
胃酸明显减少,+乌梅、诃子肉、鸡内金;胃痛甚,合芍药甘草汤;胃脘胀痛较剧,兼有气滞,+厚朴花、川楝子、延胡索;热结便秘,+麻仁、瓜蒌仁、蒲公英;气阴两虚,倦怠乏力,不思饮食,+太子参、山药;胃痛反复发作,缠绵难愈,阴虚毒蕴,+连翘、浙贝母、莪术、薏苡仁、半枝莲、白花蛇舌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