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咳嗽咳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发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
1.外寒内饮
温肺散寒,化饮降逆——小青龙汤加减
麻黄10、桂枝10、白芍10、干姜6、细辛3、五味子10、半夏10、陈皮6、白术10、荆芥10、防风10、炙甘草6。
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表寒不著,用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细辛、紫菀、款冬花、半夏、五味子、姜枣];饮郁化热,烦躁而喘,脉浮,用小青龙加石膏汤。
2.痰浊壅肺
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紫苏子10、前胡10、白芥子10、莱菔子10、法半夏10、厚朴10、陈皮5、党参12、白术10、茯苓10、甘草3。
痰多胸满,气喘难平,+葶苈子、莱菔子;痰壅气喘减轻,倦怠乏力,纳差,便溏,+党参、黄芪、砂仁、木香;怕风易汗,+玉屏风散。
3.痰热郁肺
清肺泄热,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加减
麻黄10、黄芩10、栀子10、石膏15、桑白皮10、杏仁10、法半夏10、前胡10、紫苏子10。
痰热内盛,痰胶黏不宜咳出,+鱼腥草、金荞麦、瓜蒌皮、贝母、海蛤粉;痰热壅结,便秘腹满,+大黄、玄明粉;痰鸣喘息,不能平卧,+射干、葶苈子;痰热伤津,口干舌燥,+天花粉、知母、麦冬;痰热阻气,兼夹瘀血,+桃仁、赤芍、丹参、地龙。
4.痰蒙神窍
涤痰,开窍,息风——涤痰汤加减
法半夏10、茯苓10、橘红10、胆南星10、竹茹10、枳实10、石菖蒲10、远志6、郁金10、甘草5,配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
痰热内盛,身热烦躁,谵语神昏,苔黄舌红,+葶苈子、天竺黄、竹沥;肝风内动,抽搐,+钩藤、全蝎,另服羚羊角粉;皮肤黏膜出血,咳血、便血色鲜,+水牛角、生地黄、丹皮、紫珠草。
5.痰瘀阻肺
涤痰祛瘀,泻肺平喘——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
葶苈子10、桂枝10、茯苓12、牡丹皮10、赤芍10、大枣6。痰多,+三子养亲汤;腑气不利,大便不畅,+大黄、厚朴。
6.阳虚水泛
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附子10、肉桂5、茯苓10、白术10、猪苓10、泽泻10、白芍10、赤芍10、生姜5。
水肿势剧,上渍心肺,心悸喘满,倚息不得卧,咳吐白色泡沫痰涎,+沉香、牵牛子、椒目、葶苈子;血瘀甚,发绀明显,+泽兰,红花、丹参、益母草、五加皮。
7.肺肾气虚
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加减
人参12、黄芪15、冬虫夏草6、熟地12、胡桃肉12、五味子10、脐带6、磁石10、沉香3、紫菀10、款冬花10、紫苏子10、法半夏10、橘红10、炙甘草10。
肺虚有寒,怕冷,舌质淡,+肉桂、干姜、细辛;阴伤,低热,舌红少苔,+麦冬、玉竹、知母、生地黄;气虚瘀阻,面唇发绀明显,+当归、丹参、苏木;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微欲绝,急+参附汤送服蛤蚧粉或黑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