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局部及全身症状
1.脾虚证
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
人参6、炒白术30、炒白芍15、炒山药30、苍术9、陈皮1.5、柴胡1.8、荆芥炭1.5、炒车前子9、甘草3
2.肾阳虚证
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
鹿茸15、肉苁蓉20、菟丝子20、沙苑子15、肉桂6、制附子9、黄芪20、桑螵蛸10、刺蒺藜15、紫草茸15
3.阴虚夹湿
滋肾益阴,清热利湿——知柏地黄汤
熟地24、山茱萸12、山药12、泽泻9、茯苓9、牡丹皮9、知母6、黄柏6
4.湿热下注
清利湿热,解毒杀虫——止带方
猪苓15、茯苓20、车前子15、泽泻15、茵陈蒿30、赤芍15、牡丹皮15、黄柏10、栀子15、牛膝15
肝经湿热:清肝利湿止带——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6酒炒、黄芩9酒炒、栀子9酒炒、泽泻12、木通9、车前子9、当归8酒炒、生地20、柴胡10、生甘草6
湿浊偏重:清热利湿,疏风化浊——萆薢渗湿汤
萆薢15、薏苡仁30、土茯苓30、滑石30、鱼腥草30、牡丹皮12、泽泻12、通草12、防风12、黄柏12
5.热毒蕴结
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
蒲公英15、金银花20、野菊花15、紫花地丁15、青天葵15、土茯苓15、败酱草10、鱼腥草10、薏苡仁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