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证
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为腑病。
1.肝气郁结
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逍遥散加减
柴胡12、当归10、白芍12、甘草5、薄荷5、香附10、青皮5、生姜6。兼瘀象,+延胡索、莪术;兼热象,和左金丸;寒湿中阻,脘腹痞满,舌苔白腻,用木香顺气丸。
2.食滞痰阻
导滞通便理气化痰——六磨汤加减
大黄10、槟榔10、枳实10、沉香3、木香5、乌药10、半夏10、陈皮6、山楂10、神曲6。
痰湿较重,兼有食滞,腑气虽通,苔腻不化,+苍术、厚朴;脾虚便溏纳差,+党参、白术、炒麦芽;蛔虫结聚,配乌梅丸。
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为脏病
(二)积证
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为脏病。
1.气滞血阻
理气活血通络消积——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加减
柴胡10、陈皮6、川芎10、香附10、丹参12、延胡索10、蒲黄10、五灵脂10。
烦热,口干,舌红,脉细弦,+牡丹皮、栀子、黄芩;气滞血阻较甚,兼有寒象,+肉桂、吴茱萸、当归,或用大七气汤。
2.瘀血内结
祛瘀软坚,健脾益气——膈下逐瘀汤加减
当归10、川芎6、桃仁10、红花6、三棱10、莪术10、香附10、乌药10、枳壳10、陈皮5、人参10、白术10、炙甘草5。
积块疼痛甚,+五灵脂、延胡索、佛手;痰瘀互结,+白芥子、半夏、苍术,或合鳖甲煎丸。
3.正虚瘀阻
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八珍汤加减
人参10、白术10、茯苓12、当归12、白芍12、熟地黄12、川芎10、三棱10、莪术10、阿魏6、瓦楞子12、五灵脂10、香附10、槟榔10、炙甘草6。
阴伤较甚,头晕目眩,舌光无苔,脉象细数,+生地黄、玄参、枸杞、石斛;牙衄出血、鼻衄,+牡丹皮、白茅根、茜草、三七;畏寒肢肿,舌淡苔白,脉沉细,+黄芪、附子、肉桂、泽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