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又称为肉芽肿性甲状腺炎(gramalomatous thyroiditis)、巨细胞性甲状腺炎(giant cell thyroiditis)和de Quervain甲状腺炎。它是最常见的痛性甲状腺疾病。是一种与病毒感染有关的自限性甲状腺炎,绝大多数可以治愈,一般不遗留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病因】
本病约占甲状腺疾病的5%,男女发生比例1:(3~6),以40~50岁女性最为多见。一年均可发病,以春秋季更为多见。本病病因与病毒感染有关,如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和腮腺炎病毒等,可以在病人甲状腺组织发现这些病毒,或在病人血清发现这些病毒抗体。10%~20%的病例在疾病的亚急性期发现甲状腺自身抗体,疾病缓解后这些抗体消失,推测它们可能继发于甲状腺组织破坏。
【病理】
组织学上,病灶呈灶性分布。初始阶段,甲状腺滤泡破坏,胶质外溢或消失,多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随后出现大量的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侵袭滤泡上皮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围在胶质块周围,出现巨细胞(giant cell),所以称为巨细胞甲状腺炎。巨细胞内也可吞噬有胶质,形成类似结核结节样的肉芽肿,伴多量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形成微脓肿,间质炎症反应和水肿。滤泡间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和和滤泡细胞再生的区域。疾病消退后,甲状腺组织学恢复正常形态。
【临床表现】
起病前1~3周常有病毒性咽炎、腮腺炎、麻疹或其他病毒感染的症状。甲状腺区发生明显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吞咽时疼痛加重。可有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肌肉疼痛、发热、心动过速、多汗等。体格检查发现甲状腺轻至中度肿大,有时单侧肿大明显,甲状腺质地较硬,显著触痛,少数病人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甲状腺毒症表现多数不明显。体格检查甲状腺轻至中度肿大,呈结节样。质地中等或偏硬,触痛明显。甲状腺肿痛持续4~6周,部分病人肿痛反复或持续。炎症消失后可出现一过性甲减,多数持续6~8周。极少数形成永久性甲减。总病程2~4个月,有些病程持续1年甚至更长。有些病人亚急性甲状腺炎可反复发生。
【实验室检查】
根据实验室结果本病可以分为3期,即甲状腺毒症期、甲减期和恢复期(图7-12-1)。①甲状腺毒症期:血清T3、T4升高,TSH降低,131I摄取率减低(24小时<2%)。这就是本病特征性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甲状腺摄碘能力的“分离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甲状腺滤泡被炎症破坏,其内储存的甲状腺激素释放进入循环,形成“破坏性甲状腺毒症”;而炎症损伤引起甲状腺细胞摄碘功能减低。此期血沉加快,可>100mm/h。②甲减期:血清T3、T4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以下,TSH回升至高于正常值,131I摄取率逐渐恢复。这是因为储存的甲状腺激素释放殆尽,甲状腺细胞处于恢复之中。③恢复期:血清T3、T4、TSH和131I摄取率恢复至正常。
【诊断】
诊断依据:①急性炎症的全身症状;②甲状腺轻、中度肿大,中等硬度,触痛显著;③典型病人实验室检查呈现上述3期表现。但是根据病人的就诊时间和病程的差异,实验室检查结果各异。
【治疗】
本病为自限性病程,预后良好。轻型病人仅需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等;中、重型病人可给予泼尼松20~40mg/d,可分3次口服,能明显缓解甲状腺疼痛,8~10天后逐渐减量,维持4周。少数病人有复发,复发后泼尼松治疗仍然有效。针对甲状腺毒症表现可给予普萘洛尔;针对一过性甲减者,可适当给予左甲状腺素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