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问诊 登录 注册

医誓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首页 / 医典 / 《内科学》第9版 / 第十四章 痛风

第十四章 痛风

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血清尿酸(uricacid)升高、反复发作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及关节畸形、尿酸性肾结石、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及血管性肾脏病变等。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3类,原发性痛风占绝大多数。

本病见于世界各地,由于受地域、民族、饮食习惯的影响,痛风患病率差异较大,并随年龄及血清尿酸浓度升高和持续时间而增加。据估计,我国痛风的患病率为1%〜3%。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1.高尿酸血症的形成  详见本书第七篇第二十七章。

2.痛风的发生  原发性痛风是先天性的,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致病,绝大多数为尿酸排泄障碍,具有一定的家族易感性。继发性痛风主要由于肾脏疾病、药物、肿瘤化疗或放疗等所致。特发性痛风是原因未知的痛风。临床上5%~15%高尿酸血症病人会发展为痛风。急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的炎症反应。长期尿酸盐结晶沉积招致单核细胞、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形成异物结节即痛风石。

【临床表现】

临床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女性多在更年期后发病,近年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常有家族遗传史。

表现为髙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尿酸性肾结石、痛风性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常伴有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或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痛风自然病程分为以下3个阶段。

)无症状期

仅有波动性或持续性高尿酸血症,从血尿酸增高至症状出现的时间可达数年,有些可终身不出现症状。

(二)急性关节炎期及间歇期

常有以下特点:①多在午夜或清晨突然起病,关节剧痛;数小时内受累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②单侧第1跖趾关节最常见;③发作呈自限性,多于2周内自行缓解;④可伴高尿酸血症,但部分急性发作时血尿酸水平正常;⑤关节液或痛风石中发现尿酸盐结晶;⑥秋水仙碱可迅速缓解症状;⑦可伴有发热等。间歇期是指两次痛风发作之间的无症状期。

(三)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期

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典型部位在耳廓,也常见于关节周围以及鹰嘴、跟腱、髌骨滑囊等处。外观为大小不一的、隆起的黄白色赘生物,表面菲薄,破溃后排出白色粉状或糊状物。慢性关节炎多见于未规范治疗的病人,受累关节非对称性不规则肿胀、疼痛,关节内大量沉积的痛风石可造成关节骨质破坏。

(四)肾脏

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

1.痛风性肾病  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为尿浓缩功能下降,出现夜尿增多、低比重尿、低分子蛋白尿、白细胞尿、轻度血尿及管型等。晚期可出现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水肿、贫血等。

2.尿酸性肾石病  可从无明显症状至肾绞痛、血尿、排尿困难、肾积水、肾盂肾炎或肾周围炎等表现不等。纯尿酸结石能被X线透过而不显影。

3.急性肾衰竭  大量尿酸盐结晶堵塞肾小管、肾孟甚至输尿管,病人突然出现少尿甚至无尿,可发展为急性肾衰竭。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血尿酸测定  成年男性血尿酸值为208~416μmol/L(3.5~7.0mg/dl),女性为149~358μmol/L(2.5~6.0mg/dl),绝经后接近于男性。血尿酸存在较大波动,应反复监测。

2.尿尿酸测定  限制嘌呤饮食5天后,每日尿酸排出量超过3.57mmol(600mg),可认为尿酸生成增多。

3.关节液或痛风石内容物检查  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见双折光的针形尿酸盐结晶。

4.超声检查  关节超声检查可见双轨征或不均匀低回声与高回声混杂团块影,是痛风比较特异的表现。

5.X线检查  可见软组织肿胀、软骨缘破坏、关节面不规则,特征性改变为穿凿样、虫蚀样骨缺损。

6.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显像(CT)与磁共振显像(MRI)检查  CT在受累部位可见不均匀斑点状高密度痛风石影像;双能CT能特异性地识别尿酸盐结晶,可作为影像学筛查手段之一,可辅助诊断痛风,但应注意假阳性。MRI的T1和T2加权图像呈斑点状低信号。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目前采用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共同制定的痛风分类标准(表8-14-1)。

2.鉴别诊断  应与化脓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焦磷酸钙沉积病相鉴别。

表8-14-1  2015年ACR/EULAR痛风分类标准

类别

评分

第一步:适用标准(符合准入标准方可应用本标准)

存在至少一个外周关节或滑囊肿胀、疼痛或压痛

第二步:确定标准(金标准,直接确诊,不必进人分类诊断)

偏振光显微镜镜检证实在(曾)有症状关节或滑囊或痛风石中存在尿酸钠结晶

第三步:分类标准(符合准人标准但不符合确定标准时)

≥8分即可诊断为痛风

临床表现:

受累的有症状关节、滑囊分布

累及踝关节或足中段(非第一跖趾关节)单或寡关节炎

1

累及第一跖趾关节的单或寡关节炎

2

发作时关节症状特点:(1)受累关节皮肤发红(主诉或查体);(2)受累关节触痛或压痛;(3)活动障碍

符合1个特点

1

符合2个特点

2

符合3个特点

3

发作时间特点(符合以下3条中的2条,无论是否进行抗炎治疗):(1)疼痛达峰<24小时;(2)症状缓解或14天;(3)2次发作期间疼痛完全缓解

有1次典型发作

1

反复典型发作

2

有痛风石临床证据:皮下灰白色结节,表面皮肤薄,血供丰富,皮肤破溃后可向外排出粉笔屑样尿酸盐结晶;典型部位;关节、耳廓、鹰嘴滑囊、手指、肌腱(如跟腱)

4

实验室检査

血尿酸水平(尿酸氧化酶法):应在距离发作4周后、还未行降尿酸治疗的情况下进行检测,有条件者可重复检测;取检测的最髙值进行评分

<4mg/dl(<240μmol/L)

-4

6~<8mg/dl(360~<480μmol/L)

2

8~<10mg/dl(480~600μmol/L)

3

≥10mg/dl(≥600μmol/L)

4

对发作关节或者滑囊的滑液进行分析(应由受过培训者进行评估)

未做

0

尿酸盐阴性

-2

影像学特征

存在(曾经)有症状关节滑囊尿酸盐沉积的影像学表现:关节超声有“双轨征”;双能CT有尿酸盐沉积(任一方式)

4

存在痛风关节损害的影像学证据:X线显示手和(或)足至少1处骨侵蚀

4

【预防和治疗】

痛风防治目的:①控制髙尿酸血症,预防尿酸盐沉积;②迅速控制急性关节炎发作;③防止尿酸结石形成和肾功能损害。

)非药物治疗

痛风病人应遵循下述原则:①限酒;②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③防止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④减少富含果糖饮料摄入;⑤大量饮水(每日2000ml以上);⑥控制体重;⑦增加新鲜蔬菜摄入;⑧规律饮食和作息;⑨规律运动;⑩禁烟。

(二)药物治疗

1.急性痛风关节炎的治疗  秋水仙碱、非甾类抗炎药(NSAIDs)和糖皮质激素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的一线药物,应尽早使用。急性发作期不进行降尿酸治疗,但已服用降尿酸药物者不需停用,以免引起血尿酸波动,导致发作时间延长或再次发作。

(1)非甾类抗炎药:可有效缓解急性痛风关节炎症状。常用药物:吲哚美辛、双氯芬酸、依托考昔等。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溃疡及出血,应警惕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禁用,伴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秋水仙碱:小剂量秋水仙碱(1.5mg/d)有效,且不良反应少,在48小时内使用效果更好。

(3)糖皮质激素:用于NSAIDs、秋水仙碱治疗无效或禁忌、肾功能不全者。短期口服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或关节腔注射对急性痛风关节炎有明显疗效亦可行。

2.发作间歇期和慢性期的处理  对急性痛风关节炎频繁发作(>2次/年),有慢性痛风关节炎或痛风石的病人,应行降尿酸治疗。治疗目标是血尿酸<6mg/dl并终身保持。对于有痛风石、慢性关节炎、痛风频繁发作者,治疗目标是血尿酸<5mg/dl,但不应低于3mg/dl。

目前降尿酸药物主要有抑制尿酸生成、促进尿酸排泄药物两类。单一药物疗效不好、血尿酸明显升高、痛风石大量形成时可合用两类降尿酸药物。其他药物有碱性药物和尿酸氧化酶等。

(1)抑制尿酸合成药物: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阻断次黄嘌呤、黄嘌呤转化为尿酸,从而降低血尿酸水平。

1)别嘌醇(allopurinol):从50~100mg/d开始,最大剂量600mg/d。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皮疹、药物热、肝酶升高、骨髓抑制等。有条件时亚裔人群在用药前可行HLA-B *5801检测。

2)非布司他(febuxostat):不完全依赖肾脏排泄,可用于轻至中度肾功能不全者。从20~40mg/d开始,最大剂量80mg/d。不良反应主要有肝功能异常、腹泻等。

(2)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抑制尿酸经肾小管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主要用于尿酸排泄减少型、对别嘌醇过敏或疗效不佳者;有尿酸性结石者不宜使用。用药期间应碱化尿液并保持尿量。

1)苯溴马隆(benzbromarone):初始剂量25mg/d,最大剂量100mg/d。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皮疹、肾绞痛、粒细胞减少等,罕见严重的肝毒性。

2)丙磺舒(probenecid):初始剂量0.5g/d,最大剂量2g/d。对磺胺过敏者禁用。

降尿酸治疗初期预防性使用小剂量秋水仙碱(0.5~lmg/d)3~6个月,可减少降尿酸过程中出现的痛风急性发作。

3.伴发疾病的治疗  痛风常伴发代谢综合征中的一种或数种,如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症、2型糖尿病等,应积极治疗。降压药应选择氯沙坦或氨氯地平,降脂药选择非诺贝特或阿托伐他汀等。合并慢性肾病者使用对肾功能影响小的降尿酸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二)手术治疗

必要时可选择剔除痛风石,对残毁关节进行矫形等手术治疗。

【预后】

痛风是一种慢性和严重的疾病,可致生活质量下降,预期寿命降低,但可以有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