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问诊 登录 注册

医誓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首页 / 医典 / 《内科学》第9版 / 第二节 血管性血友病

第二节 血管性血友病

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亦称为von Willebrand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多为显性遗传。以自幼发生的出血倾向、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黏附性降低、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缺陷,及血浆vWF抗原缺乏或结构异常为特点。其发病率为(1~10)/1000人。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可在多种疾病的基础上发生,少数病人可无基础疾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vWF主要存在于内皮细胞、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其主要生理功能是:①与FⅧ:C以非共价键结合成vWF-FⅧ:C复合物,vWF增加FⅧ:C稳定性、防止其降解,并促进其生成及释放;②vWF在血小板与血管壁的结合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血小板活化时,vWF的一端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结合,另一端则与受损伤血管壁的纤维结合蛋白及胶原结合,使血小板能牢固地黏附于血管内皮。根据vWD发病机制,vWD可分为3种类型:1型和3型vWD为vWF量的缺陷,2型vWD为vWF质的缺陷。2型vWD又可分为2A、2B、2M和2N四种亚型。

vWF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短臂末端,当其缺陷时,vWF生成减少或功能异常,伴随FⅧ:C中度减低,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障碍。

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涉及多种发病机制。最常见的是产生具有抗vWF活性的抑制物,主要为IgG;其次为肿瘤细胞吸附vWF,使血浆vWF减少;另外,抑制物可与vWF的非活性部位结合形成复合物,加速其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破坏。

【临床表现】

出血倾向是本病的突出表现。与血友病比较,其出血在临床上有以下特征:①出血以皮肤黏膜为主,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瘀斑等,外伤或小手术(如拔牙)后的出血也较常见;②男女均可发病,女性青春期病人可有月经过多及分娩后大出血;③出血可随年龄增长而减轻,此可能与随着年龄增长而vWF活性增高有关;④自发性关节、肌肉出血相对少见,由此致残者亦少。

【实验室检查】

1.出血筛选检查  包括全血细胞计数、APIT/PT、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筛选检查结果多正常或仅有APTT延长且可被正常血浆纠正。

2.诊断试验  血浆vWF抗原测定(vWF:Ag),血浆vWF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vWF:RCo)以及血浆FⅧ凝血活性(FⅧ:C)测定。有一项或一项以上诊断试验结果异常者,需进行以下分型诊断试验。

3.vWD分型诊断试验  包括:①血浆vWF多聚体分析;②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RIPA);③血浆vWF胶原结合试验(vWF:CB);④血浆vWF因子Ⅷ结合活性(vWF:FⅧB)。

对有明确出血史或出血性疾病家族史病人,建议分步进行上述实验室检查,以明确vWD诊断并排除其他出血相关疾病。

【诊断与分型】

)诊断要点

1.有或无家族史,有家族史者多数符合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规律。

2.有自发性出血或外伤、手术后出血增多史,并符合vWD临床表现特征。

3.血浆vWF:Ag<30%和(或)vWF:RCo<30%;FW:C<30%见于2N型和3型vWD。

4.排除血友病、获得性vWD、血小板型vWD、遗传性血小板病等。

(二)鉴别诊断

本病根据vWF:Ag测定可与血友病A、B鉴别,根据血小板形态可与巨血小板综合征鉴别。

(三)分型

vWD分型诊断参见表6-16-1。

表6-16-1  血管性血友病的常见分型

类型

特点

1型

vWF量的部分缺乏

2型

vWF质的异常

2A型

缺乏髙-中分子量vWF多聚体,导致血小板依赖性的功能减弱

2B型

对血小板膜GPⅠb亲和性增加,使髙分子量vWF多聚体缺乏

2M型

vWF依赖性血小板黏附能力降低,vWF多聚体分析正常

2N型

vWF对因子Ⅷ亲和力明显降低

3型

vWF量的完全缺失

【治疗】

在出血发作时或围术期,通过提升血浆vWF水平发挥止血效果,并辅以其他止血药物。应根据vWD类型和出血发作特征选择治疗方法。反复严重关节、内脏出血者,可以采用预防治疗。

1.去氨加压素(DDAVP)  通过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储备的vWF,提升血浆vWF水平。适用于1型vWD;对2A、2M、2N型vWD部分有效;对3型vWD无效;对2B型vWD慎用。推荐剂量:0.3μg/kg,稀释于30~50ml生理盐水中,缓慢静脉注射(至少30分钟)。间隔12~24小时可重复使用,但多次使用后疗效下降。DDAVP副作用有面部潮红、头痛、心率加快等,反复使用可发生水潴留和低钠血症,需限制液体摄入;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病人慎用。

2.替代治疗  适用于出血发作或围术期的各型vWD病人,以及DDAVP治疗无效病人。选用血源性含vWF浓缩制剂或重组vWF制剂,如条件限制可使用冷沉淀物或新鲜血浆,存在输血相关疾病传播风险。使用剂量以vWD类型和出血发作特征而定。剂量标定以制剂的vWF:RCo单位数或FⅧ:C单位数为准。

3.其他治疗  抗纤溶药物:6-氨基己酸首剂4~5g,静脉滴注;后每小时lg至出血控制;24小时总量不超过24g。氨甲环酸lOmg/kg静脉滴注,每8小时一次。抗纤溶药物偶有血栓形成危险,血尿禁用,牙龈出血时可局部使用。此外,局部使用凝血酶或纤维蛋白凝胶对皮肤、黏膜出血治疗有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