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和发病机制】
肾静脉血栓(renal vein thrombosis,RVT)常在下列情况下发生:①血液高凝状态,如肾病综合征、妊娠、激素治疗、血液浓缩等;②肾静脉受压,血流淤滞,如肿瘤、血肿、主动脉瘤压迫以及腹膜后纤维化等;③肾静脉血管壁受损,如肿瘤侵袭等。临床上以肾病综合征并发RVT最常见,据统计20%~50%的肾病综合征病人,尤其是膜性肾病病人容易并发RVT。
【临床表现】
RVT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被阻塞静脉大小、血栓形成快慢、血流阻断程度及有无侧支循环形成等,约3/4的肾病综合征病人并发的RVT(尤其在较小分支时)并无临床症状。急性RVT的典型临床表现如下:①患侧腰肋痛或腹痛,伴恶心呕吐;②尿检异常,出现镜下或肉眼血尿及蛋白尿(原有蛋白尿增多);③肾功能异常,双侧肾静脉主干大血栓可致急性肾损伤;④病肾增大(影像学检查证实)。慢性RVT则起病相对隐匿,可引起肾小管功能异常,呈现肾性糖尿、氨基酸尿、尿液酸化功能障碍等,肾病综合征病人出现尿蛋白水平明显上升。另外,肾静脉血栓常可脱落引起肺栓塞。
【诊断】
确诊RVT必须依靠选择性肾静脉造影检查,若发现静脉腔内充盈缺损或静脉分支不显影即可确诊。非创伤性影像检查(如磁共振、CT及多普勒超声)对发现RVT欠敏感,仅对肾静脉主干大血栓诊断有一定帮助。静脉肾盂造影可能发现肾实质水肿、肾盂牵张、输尿管压迹等征象,但诊断特异性不高。
【治疗】
RVT确诊后应尽早开始抗凝治疗,通常采取静脉肝素抗凝5~7天,然后口服华法林或吲哚布芬维持1年,高危者应维持更长。急性RVT伴有急性肾损伤的病人,应立即纤溶治疗。肾静脉主干大血栓溶栓无效且反复导致肺栓塞时,可考虑手术取栓。此外,应积极治疗原发秦,解除高凝状态,对因容量丢失而导致RVT的病人要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