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问诊 登录 注册

医誓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首页 / 医典 / 《内科学》第9版 / 第二节 二尖瓣狭窄

第二节 二尖瓣狭窄

【病因】

二尖瓣狭窄(mitral stenosis,MS)的主要病因是风湿热,多见于急性风湿热后,部分病人无急性风湿热病史,但多有反复链球菌感染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史。急性风湿热后形成二尖瓣狭窄估计至少需要2年,通常需5年以上的时间,多次反复发作的急性风湿热比仅有一次发作出现瓣口狭窄的病理改变要早。多数病人的无症状期为10年以上,故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一般在40~50岁发病,以女性病人居多,约占2/3。二尖瓣狭窄的少见病因包括先天性发育异常、瓣环钙化,导致瓣环钙化的原因包括老年性退行性改变及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有人认为病毒(特别是Coxsackie病毒)也可引起包括二尖瓣狭窄在内的慢性心瓣膜病。

【病理】

二尖瓣由左右房室瓣瓣膜(或称为瓣叶)、乳头肌、腱索及瓣环构成,房室瓣附着部分则被称为瓣环,瓣膜由腱索支持,而腱索本身则插入在乳头肌中,或直接附着于心室肌内。其中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瓣膜的功能障碍,即狭窄或关闭不全,或二者同时存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基本病理变化为瓣叶和腱索的纤维化和挛缩,瓣叶交界面相互粘连。这些病变使瓣膜位置下移,严重者如漏斗状,漏斗底部朝向左心房,尖部朝向左心室。二尖瓣开放受限,瓣口面积流受阻,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风湿性心脏病病人中约25%为单纯二尖瓣狭窄,40%为二尖瓣狭窄伴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常同时受累。

【病理生理】

正常二尖瓣口面积约4~6cm2,瓣口面积减小至1.5~2.0cm2属轻度狭窄,1.0~1.5cm2属中度狭窄,<1.0cm2属重度狭窄。正常在心室舒张期,左心房、左心室之间出现压力阶差,即跨瓣压差,期充盈后,左心房、左心室内压力趋于相等。二尖瓣狭窄时,左心室充盈受阻,压差持续整个心室舒张期,因而通过测量跨瓣压差可判断二尖瓣狭窄程度(表3-8-1)。

【临床表现】

(一)症状

一般二尖瓣中度狭窄(瓣口面积<1.5cm2)始有临床症状。

1.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为最常见也是最早期的症状,在运动、情绪激动、妊娠、感染或快速性房颤时最易被诱发。随病程进展,可出现静息时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甚至端坐呼吸。

2.咳嗽  常见,多在夜间睡眠或劳动后出现,为干咳无痰或泡沫痰,并发感染时咳黏液样或脓痰。咳嗽可能与病人支气管黏膜淤血水肿易患支气管炎或扩大的左心房压迫左主支气管有关。

3.咯血  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大咯血:是由于严重二尖瓣狭窄,左心房压力突然增高,肺静脉压增高,支气管静脉破裂出血所致,可为二尖瓣狭窄首发症状,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早期。后期因静脉壁增厚,以及随着病情进展致肺血管阻力增加及右心功能不全,大咯血发生率降低。②痰中带血或血痰:常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与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肺充血或肺毛细血管破裂有关,常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③肺梗死时咳胶冻状暗红色痰,为二尖瓣狭窄合并心力衰竭的晚期并发症。④粉红色泡沫痰:为急性肺水肿的特征,由毛细血管破裂所致。

4.血栓栓塞  为二尖瓣狭窄的严重并发症,约20%的病人在病程中发生血栓栓塞,其中约15%~20%由此导致死亡。发生栓塞者约80%有心房颤动,故合并房颤的病人需予以预防性抗凝治疗。

5.其他症状  左心房显著扩大、左肺动脉扩张压迫左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压迫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右心室衰竭时可出现食欲减退、腹胀、恶心等消化道淤血症状;部分病人有胸痛表现。

(二)体征

1.严重二尖瓣狭窄体征  可呈“二尖瓣面容”,双颧绀红。右心室扩大时剑突下可触及收缩期抬举样搏动。右心衰竭时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肝颈回流征阳性、肝大、双下肢水肿等。

2.心音  ①二尖瓣狭窄时,如瓣叶柔顺有弹性,在心尖区多可闻及亢进的第一心音,呈拍击样,并可闻及开瓣音;如瓣叶钙化僵硬,则该体征消失。②当出现肺动脉高压时,P2亢进和分裂。

3.心脏杂音  ①二尖瓣狭窄特征性的杂音为心尖区舒张中晚期低调的隆隆样杂音,呈递增型,局限,左侧卧位明显,运动或用力呼气可使其增强,常伴舒张期震颤,房颤时杂音可不典型。当胸壁增厚、肺气肿、低心排血量状态、右室明显扩大、二尖瓣重度狭窄时此杂音可被掩盖,称之为“安静型二尖瓣狭窄”。②严重肺动脉高压时,由于肺动脉及其瓣环的扩张,导致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因而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递减型高调叹气样舒张早期杂音(即Graham-Steel杂音)。③右心室扩大时,因相对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可于胸骨左缘第4、5肋间闻及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X线检查  后前位及侧位的胸片显示肺静脉压增高导致肺淤血的迹象,肺门增大,边缘模糊,血流均匀地分布在上叶,表现为上肺纹理增多;肺静脉压的增高(>10mmHg),导致间质组织的液体渗漏,小叶间的液体聚集在基部产生线性条纹,位于双侧肋膈角区,延伸至胸膜,即小叶间隔线,称为Kerley B线;肺静脉压进一步增高(>30mmHg),间质液进入肺泡腔,可出现肺泡水肿,中下肺野内中带有片状模糊影,典型表现为蝶翼状。

心影显示左心房增大,后前位胸片上右心房边缘的后方有一密度增高影(双心房影),左心缘变直。左前斜位可见左心房使左主支气管上抬,右前斜位吞钡可见增大的左心房压迫食管下段。其他还有:主动脉弓缩小、肺动脉主干突出、右心室增大、心脏呈梨形。

2.心电图  窦性心律者可见“二尖瓣型P波”(P波宽度>0.12秒,伴切迹),提示左心房扩大,QRS波群示电轴右偏和右心室肥厚表现。病程晚期常合并房颤。

3.超声心动图  是确诊该病最敏感、可靠的方法。M型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前叶呈“城墙样”改变(EF斜率降低,A峰消失),后叶与前叶同向运动,瓣叶回声增强。通过二维超声可以观察瓣叶的活动度、瓣叶的厚度、瓣叶是否有钙化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瓣膜的病变等,从而有利于干预方式的选择。典型者为舒张期前叶呈圆拱状,后叶活动度减少,交界处粘连融合,瓣叶增厚和瓣口面积缩小。

超声心动图还可对房室大小、室壁厚度和运动、心室功能、肺动脉压、其他瓣膜异常和先天性畸形等方面提供信息。经食管超声有利于左心耳及左心房附壁血栓的检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实时观察二尖瓣狭窄的射流,有助于连续多普勒的正确定向。连续波或脉冲波多普勒能较准确地测定舒张期跨二尖瓣的压差和二尖瓣口面积,其结果与心导管法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相关性,可较准确地判断狭窄严重程度,见表3-8-2。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心尖区隆隆样舒张期杂音伴X线或心电图示左心房增大,提示二尖瓣狭窄,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明 确诊断。

(二)鉴别诊断

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尚见于如下情况,应注意鉴别。

1.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严重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常于心尖部闻及舒张中晚期柔和、低调隆隆样 杂音(Austin-Flint杂音),系相对性二尖瓣狭窄所致。

2.左心房黏液瘤  瘤体阻塞二尖瓣口,产生随体位改变的舒张期杂音,其前可闻及肿瘤扑落音,超声心动图下可见左心房团块状回声反射。

3.经二尖瓣口血流増加  严重二尖瓣反流、大量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高动力循环(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贫血)时,心尖区可有舒张中期短促的隆隆样杂音。

【并发症】

1.心房颤动  房颤为二尖瓣狭窄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相对早期的常见并发症,可能为病人就诊的首发症状。左心房压力增高致左心房扩大及房壁纤维化是房颤持续存在的病理基础。房颤时因舒张期变短、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左心室充盈减少,使心排血量减少20%~25%,常致心衰加重,突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急性肺水肿。房颤发生率随左心房增大和年龄增长而增加。

2.急性肺水肿  急性肺水肿为重度二尖瓣狭窄的严重并发症。表现为突然出现的重度呼吸困难和发绀,不能平卧,咳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布满干、湿啰音,常因剧烈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感染、心律失常等诱发,如不及时救治,可能致死。

3.血栓栓塞  20%的病人可发生体循环栓塞,其中80%伴房颤。血栓栓塞以脑栓塞最常见,约占2/3,亦可发生于四肢、脾、肾和肠系膜等动脉栓塞,栓子多来自扩大的左心房伴房颤者。来源于右心房的栓子可造成肺栓塞。

4.右心衰竭  右心衰竭为晚期常见并发症。右心衰竭时,右心排出量减少致肺循环血量减少,肺淤血减轻,呼吸困难可有所减轻,发生急性肺水肿和大咯血的危险减少,但心排量减少。临床表现为右心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5.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较少见,在瓣叶明显钙化或合并房颤时更少发生。

6.肺部感染  本病常有肺静脉压力增高及肺淤血,易合并肺部感染,感染后常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治疗】

(一)一般治疗

风湿热是其主要病因,因而推荐预防性抗风湿热治疗,长期甚至终身使用苄星青霉素(benzathine penicillin)120万U,每月肌注一次。轻度二尖瓣狭窄无症状者,无需特殊治疗,但应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对于窦性心律病人,如其呼吸困难发生在心率加快时,可使用负性心率药物,如β受体拮抗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窦性心律的二尖瓣狭窄病人,不宜使用地高辛。

如病人存在肺淤血导致的呼吸困难,应减少体力活动,限制钠盐摄入,间断使用利尿药。另外,二尖瓣狭窄也可能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因而要注意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二尖瓣狭窄病人无症状期及有轻度症状的时期持续较长,但急性肺水肿可能突然发生,特别是在出现快速性房颤时。因而,当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急剧加重时,应当及时就诊,否则可能危及生命。

(二)并发症的处理

1.大量咯血  应取坐位,同时使用镇静剂及静脉使用利尿剂,以降低肺动脉压。

2.急性肺水肿  处理原则与急性左心衰竭所致的肺水肿相似。需注意以下两点:①避免使用以扩张小动脉为主、减轻心脏后负荷的血管扩张药物,应选用扩张静脉系统、减轻心脏前负荷为主的硝酸酯类药物;②正性肌力药物对二尖瓣狭窄的肺水肿无益,仅在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时可静脉注射毛花苷丙,以减慢心室率。

3.房颤  急性快速性房颤因心室率快,使舒张期充盈时间缩短,导致左房压力急剧增加,同时心排血量减低,因而应立即控制心室率。可先静脉注射洋地黄类药物如毛花苷丙注射液(西地兰);如效果不满意,可静脉注射地尔硫䓬(diltiazem)或艾司洛尔(esmolol);当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如出现肺水肿、休克、心绞痛或晕厥者,应立即电复律。

慢性房颤病人应争取介入或者手术解决狭窄,在此基础上对于房颤病史<1年,左房内径<60mm,且无窦房结或房室结功能障碍者,可考虑电复律或药物复律。成功复律后需长期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以预防复发。复律之前3周和复律之后4周需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预防栓塞。如不宜复律、复律失败或复律后复发,则可口服β受体拮抗剂、地高辛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

4.预防栓塞  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时,极易发生血栓栓塞。若无禁忌,无论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房颤,均应长期口服华法林(warfarin)抗凝,达到2.5~3.0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预防血栓形成及栓塞事件发生,尤其是脑卒中的发生。

(三)手术治疗

对于中重度二尖瓣狭窄、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或有肺动脉高压发生者,需通过机械性干预解除二尖瓣狭窄,降低跨瓣压力阶差,缓解症状。年轻病人术后需进行预防风湿热的治疗,直至成年。无论是狭窄或关闭不全,瓣膜的病变程度是手术考虑的主要问题,见表3-8-3。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心脏功能决定手术时机,见表3-8-4。

常用的介入及手术方法有:

1.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  仅适于单纯的二尖瓣狭窄病人。有症状或有肺动脉高压(静息时>50mmHg,运动时>60mmHg)的中重度二尖瓣狭窄病人,如其二尖瓣无钙化且活动度较好,且无左心房内血栓形成,则可用该法进行干预。将球囊导管从股静脉经房间隔穿刺跨越二尖瓣,用生理盐水和造影剂各半的混合液体充盈球囊,分离瓣膜交界处的粘连融合而扩大瓣口。术后症状和血流动力学立即改善,严重并发症少见。其禁忌证包括近期(3个月内)有血栓栓塞史,伴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右心房明显扩大及脊柱畸形等。

2.二尖瓣分离术  有闭式和直视式两种。闭式的适应证同经皮球囊二尖瓣分离术,开胸后将扩张器由左心室心尖部插入二尖瓣口分离瓣膜交界处的粘连融合,适应证和效果与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相似,目前临床已很少使用。直视式适于瓣叶严重钙化、病变累及腱索和乳头肌、左心房内有血栓者。直视式分离术较闭式分离术解除瓣口狭窄的程度大,因而血流动力学改善更好,手术死亡率<2%。

3.人工瓣膜置换术  适应证为:①严重瓣叶和瓣下结构钙化、畸形,不宜做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或分离术者;②二尖瓣狭窄合并明显二尖瓣关闭不全者。手术应在有症状而无严重肺动脉高压时考虑。严重肺动脉高压增加手术风险,但非手术禁忌,术后多有肺动脉高压减轻。人工瓣膜置换术手术死亡率(3%~8%)和术后并发症均高于分离术。术后存活者,心功能恢复较好。

【预后】

未开展手术治疗的年代,本病被确诊而无症状的病人10年存活率为84%,症状轻者为42%,重者为15%。当严重肺动脉高压发生后,其平均生存时间为3年。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62%)、血栓栓塞(22%)和感染性心内膜炎(8%)。抗凝治疗后,栓塞发生减少,手术治疗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