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三期
1.初期:活血化瘀
(1)攻下逐瘀:适用于损伤早期蓄瘀、大便不痛、腹胀拒按,舌苔黄,脉洪大而数的体实患者。多用于胸、腰、腹部损伤蓄瘀而致的阳明腑实证。
常用方剂有:大成汤、桃核承气汤、鸡鸣散。
大成汤:大黄、芒硝、甘草、陈皮、红花、当归、苏木、木通、枳壳、厚朴
桃核承气汤:桃仁12、大黄12、桂枝6、炙甘草12、芒硝(冲服)6
鸡鸣散:槟榔、陈皮、木瓜、吴茱萸、桔梗、生姜、紫苏茎叶
(2)行气消瘀:适用于损伤后有气滞血瘀,局部肿痛,无里实热证,或有某些禁忌而不能猛攻急下者。
①消瘀活血为主的方剂有:桃红四物汤、复元活血汤、活血止痛汤。
桃红四物汤:桃仁15、红花15、当归15、熟地黄15、川芎15、白芍15
复元活血汤:柴胡15、瓜蒌根9、当归9、红花6、甘草6、穿山甲6、酒大黄3、桃仁15
活血止痛汤:当归、苏木、落得打(积雪草)、川芎、红花、乳香、没药、三七、赤芍、陈皮、紫荆滕、地鳖虫
②行气为主的方剂有:柴胡疏肝散、复元通气汤、金铃子散
柴胡疏肝散:柴胡、陈皮、川芎、香附、枳壳、白芍、甘草
金铃子散:金铃子(川楝子)、玄胡(延胡索)各30
③行气活血并重的方剂有: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顺气活血汤。
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
膈下逐瘀汤: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牡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
顺气活血汤:苏梗、厚朴、枳壳、砂仁、当归尾、红花、木香、赤芍、桃仁、苏木、香附
(3)清热凉血:适用于跌仆损伤后积瘀化热,热毒蕴结于内,或创伤感染,邪毒侵袭,火毒内攻,迫血错经妄行等证。
①清热解毒方剂有: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贝天葵
黄连解毒汤:黄连、黄柏、黄芩、大黄
②凉血止血方剂有: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清营汤:犀角、生地黄、玄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金银花、连翘
犀角地黄汤:犀角、生地黄、赤芍、牡丹皮
(4)开窍活血:适用于头部损伤或跌打重症甚至昏迷者。神志昏迷可分为闭证和脱证。闭证是实证,治宜开窍活血,镇心安神;脱证是虚证,是伤后元阳衰微,浮阳外脱的表现,治宜固脱,忌用开窍。常用方剂有苏合香丸、复苏汤、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孕妇慎用。
苏合香丸:苏合香、白术、木香、安息香、冰片、水牛角、麝香、檀香、沉香、丁香、香附、乳香、荜拨、诃子肉、朱砂
复苏汤:琥珀6、珍珠粉0.6、枳壳6、厚朴6、辰砂3、血竭9、菖蒲6、三七6、麝香0.2、龙骨9
羚角钩藤汤:羚羊角、桑叶、川贝、生地黄、钩藤、菊花、白芍、生甘草、竹茹、茯神
镇肝熄风汤:牛膝、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白芍、玄参、天门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
神昏谵语,高热抽搐,宜用紫雪丹合清营凉血之剂。
2.中期:一般在损伤3~6周期间。以活血化瘀、合营生新、接骨续筋为主。
(1)合营止痛常用方剂:合营止痛汤、橘术四物汤、定痛和血汤、和营通气散。
合营止痛汤:赤芍9、当归尾9、乌药9、川芎6、苏木6、陈皮6、桃仁6、乳香6、没药6、木通6、甘草6、续断12
橘术四物汤:陈皮3、白术3、红花3、当归6、川芎6、白芍6、生地黄6、桃仁10
定痛和血汤:乳香24、没药24、红花36、当归48、秦艽36、续断36、蒲黄24、五灵脂24、桃仁36、白酒适量
和营通气散:
(2)接骨续筋:适用于损伤中期筋骨已有连接但未坚实者。常用方剂有续骨活血汤、新伤续断汤、接骨丹、接骨紫金丹。
续骨活血汤:当归尾、赤芍、白芍、生地黄、红花、地鳖虫、骨碎补、自然铜、续断、积雪草(落得打)、乳香、没药
新伤续断汤:当归尾、地鳖虫、乳香、没药、自然铜、丹参、骨碎补、泽兰、延胡索、苏木、续断、桑枝、桃仁
接骨丹:
接骨紫金丹:硼砂、乳香、没药、血竭、大黄、当归尾、骨碎补、自然铜、地鳖虫
3.后期:一般损伤7~8周以后,瘀肿已消,但筋骨尚未坚实,功能尚未恢复,应补气养血、补益肝肾、补养脾胃为主;而筋肌拘挛,风寒湿痹,关节屈伸不利者则予温经散寒、舒筋活络。
(1)补气养血:气虚为主——四君子汤;血虚为主——四物汤;气血双补——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
四君子汤:党参10、白术12、茯苓12、甘草12
四物汤:熟地黄12、白芍12、川芎6、当归10
八珍汤:党参10、白术10、茯苓10、炙甘草5、川芎6、熟地黄10、白芍10、当归10、生姜5、大枣5
对损伤大出血而引起的血脱者,补养气血法要及早使用,以防气随血脱,方选当归补血汤,重用黄芪。
当归补血汤:黄芪15~30,当归(酒炒)3~6
(2)补益肝肾:适用于骨折、脱位、筋伤的后期,年老体弱、筋骨痿弱、肢体关节屈伸不利、骨折迟缓愈合、骨质疏松等肝肾亏虚者。常用方剂有壮筋养血汤、生血补髓汤;肾阴虚用六味地黄汤或左归丸,肾阳虚用金贵肾气丸或右归丸;筋骨痿软、疲乏衰弱用健步虎潜丸、壮筋续骨丹。
壮筋养血汤:当归9、川芎6、白芷9、续断12、红花5、生地黄12、牛膝9、牡丹皮9、杜仲6
生血补髓汤:①《接骨入骱》:当归、生地黄、熟地黄、白术、枳壳、荆芥、白芍、防风、陈皮、杜仲、牡丹皮、川芎、干姜、牛膝、独活、五加皮、续断、黄芪、艾叶、香附、羌活、红花、甘草、茯苓、大枣、白酒
②《伤科补要》:生地黄12、赤芍10、黄芪10、杜仲10、五加皮10、怀牛膝10、当归10、川续断10、川芎6、红花3
健步虎潜丸:龟胶、鹿角胶、虎骨(狗骨)、何首乌、牛膝、杜仲、锁阳、威灵仙、当归、黄柏、人参、羌活、白芍、白术、熟地黄、附子、生姜
壮筋续骨丹: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杜仲、续断、五加皮、骨碎补、桂枝、三七、黄芪、虎骨、补骨脂、菟丝子、党参、木瓜、刘寄奴、地鳖虫
(3)补养脾胃:适用于损伤后期,耗伤正气,或长期卧床缺少活动,而导致饮食不消,四肢疲乏无力,肌肉萎缩等脾胃气虚者。常用方剂有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归脾汤、健脾养胃汤。
补中益气汤:黄芪12、党参12、白术12、陈皮3、炙甘草5、当归10、升麻5、柴胡5
参苓白术散:党参12、茯苓12、白术12、白扁豆12、山药12、薏苡仁10、莲子肉10、砂仁5、桔梗6、炙甘草6、大枣4枚
归脾汤:党参10、白术10、当归3、黄芪10、茯苓10、酸枣仁10、木香1.5、远志3、龙眼肉4.5、炙甘草4.5
健脾养胃汤:党参9、白术9、黄芪9、当归6、白芍6、陈皮6、小茴香6、山药9、茯苓9、泽泻9
(4)舒筋活络:适用于损伤后期,气血运行不畅,瘀血未尽,腠理空虚,复感外邪,以致风寒湿邪入络,遇气候变化则局部症状加重的陈伤旧疾。
陈伤旧患寒湿入络——小活络丹、大活络丹、麻桂温经汤;肢节痹痛——蠲痹汤、舒筋汤、舒筋活血汤;腰痹痛——独活寄生汤、三痹汤。祛风寒湿药多辛燥,易损伤阴血,故阴虚者慎用,或配合养血滋阴药同用。
小活络丹:制南星、制川乌、制草乌、地龙、乳香、没药、蜜
麻桂温经汤:桂枝、麻黄、白芷、红花、桃仁、赤芍、细辛、甘草
蠲痹汤:羌活、姜黄、当归、赤芍、黄芪、防风、炙甘草、生姜
独活寄生汤:独活、防风、川芎、牛膝、秦艽、杜仲、当归、茯苓、桑寄生、党参、熟地黄、白芍、细辛、甘草、肉桂(冲服)
三痹汤:黄芪、续断、人参、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杜仲、牛膝、桂心、细辛、秦艽、独活、防风、生姜、大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