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问诊 登录 注册

医誓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首页 / 医典 / 《内科学》第9版 / 第八节 有机溶剂中毒

第八节 有机溶剂中毒

概述

有机溶剂常用作工业原料、实验的反应介质、稀释剂、清洗剂、去脂剂、黏胶溶剂、萃取剂、防腐剂、内燃机燃料等,品种繁多,达500种以上。有机溶剂通常具有以下共同特征:①常温下为液体,挥发性强;②多易燃易爆;③脂溶性强,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④毒性方面一般都有刺激和麻醉作用;⑤某些有机溶剂具有特殊毒性,如神经毒、肝肾毒性及骨髓抑制性作用等。

按化学组成有机溶剂可分为9类:

1.脂肪开链烃类  正乙烷、汽油、煤油。

2.脂肪族环烃类  环乙烷、环乙烯、萘烷。

3.芳香烃类  苯、甲苯、二甲苯、乙苯。

4.卤代烃类  氯甲烷、溴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二氯乙烷、三氯乙烯。

5.醇类  甲醇、乙醇、氯乙醇、三氯丙醇。

6.醚类  乙醚、异丙醚、二氯乙醚。

7.酯类  甲酸甲酯、乙酸甲苯酯。

8.酮类  丙酮、丁酮、庚酮、环乙酮、甲基正丁基酮。

9.其他  二硫化碳、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

【中毒机制】

不同有机溶剂中毒机制有所差异,本文仅简述最常见的苯与苯胺中毒机制。

1.苯中毒机制  苯的亲脂性很强,且多聚集于细胞膜内,使细胞膜的脂质双层结构肿胀,影响细胞膜蛋白功能,干扰细胞膜的脂质和磷脂代谢,抑制细胞膜的氧化还原功能,导致中枢神经麻醉。

苯代谢产物(邻苯二酚、氢醌和苯醌)抑制骨髓基质生成造血干细胞,干扰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节因子,阻断造血干细胞分化过程而诱发白血病。同时苯的酚类代谢产物可直接毒害造血细胞,并通过琉基作用使维生素C和谷胱甘肽代谢障碍。

2.苯胺中毒机制  苯胺被吸收后,产生大量的高铁血红蛋白,其本身不仅不能携氧,而且阻碍血红蛋白释放氧,血红蛋白分子含有4个铁原子,如果有1个被氧化为三价铁,就会影响其他二价铁对氧的释放,导致组织缺氧,出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同时还原型谷胱甘肽减少,导致红细胞破裂,产生溶血性贫血。另外苯胺中毒的代谢产物直接毒害珠蛋白分子中的巯基,使珠蛋白产生不可逆性的变性沉淀物,形成红细胞内海因小体,导致红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出现缺陷,易于遭受单核-巨噬细胞破坏,而加重溶血性贫血。

苯胺中毒后,对肝、肾和皮肤均有严重损害,导致肝硬化和肾衰竭,还可导致化学性膀胱炎,出现一过性肉眼血尿。

【中毒表现】

常温、常压下的有机溶剂呈液体状态,易挥发。中毒途径以呼吸道吸入为主,亦可经皮肤接触或消化道吸收中毒,不同有机溶剂有其不同的中毒表现,按各系统的主要症状分类如下。

(一)神经精神损害

包括苯及苯胺在内的大多数有机溶剂中毒,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损害的表现。

1.急性中毒  轻者头痛、头晕、眩晕。重者恶心、呕吐、心率慢、血压增高、躁动、谵妄、幻觉、妄想、精神异常、抽搐、昏迷以至死亡。

2.慢性中毒

(1)神经衰弱综合征:头痛、头晕、失眠、多梦、厌食、倦怠和乏力等。

(2)中毒性脑病:反应迟钝、意识障碍、震颤、活动困难、生活不能自理和中毒性精神病表现。

(3)脑神经损害:①甲醇毒害视神经可导致双目失明;②三氯乙烯毒害三叉神经,也可导致前庭神经麻痹和听力障碍。

(4)小脑功能障碍综合征:酒精中毒损害小脑功能,导致步态不稳,意向性肌颤。

(5)周围神经病:①二硫化碳、正乙烷及甲基正丁基酮中毒损伤周围神经系统,导致手足麻木、感觉过敏,手不能持物,肌肉无力,肌肉萎缩以至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②三氯乙烯中毒表现周围神经病时伴有毛发粗硬和水肿。

(二)呼吸道损害

吸入有机溶剂蒸气中毒的病人均有呼吸道损害,有害气体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呛咳。

1.吸入酮类或卤代烷类及酯类蒸气后,导致化学性肺炎、肺水肿。

2.误吸入汽油及煤油后可致化学性肺炎,甚至肺水肿及渗出性胸膜炎。

(三)消化道损害

经口服有机溶剂中毒者均有明显的恶心、呕吐等胃肠症状。

乙醇、卤代烃类及二甲基甲酰胺中毒后主要是对肝的毒害,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中毒性肝炎、脂肪肝及肝硬化。

(四)肾脏损害

1.酚、醇、卤代烃类中毒后均可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球损害,发生急性肾衰竭,以非少尿型肾衰竭多见。

2.四氯化碳、二硫化碳及甲苯中毒后可致慢性中毒性肾病。


3.烃化物(汽油)吸入中毒后可导致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 syndrome)。

(五)造血功能损害

1.亚急性或慢性苯中毒致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苯中毒可致白血病。

2.三硝基甲苯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溶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六)皮肤损害

1.有机溶剂急性皮肤损害,如皮肤丘疹、红斑、水肿、水疱、糜烂及溃疡。

2.有机溶剂慢性皮肤损害,如皮肤角化、脱屑及皲裂。

3.长期接触石油易导致皮肤色素沉着。

(七生殖功能损害

苯、二硫化碳和汽油中毒对女性的损害表现为月经紊乱、性欲减退,受孕功能降低,甚至胎儿畸形。对男性损害表现为性欲降低、阳瘘和精子异常。

(八)心血管损害

1.苯、汽油、酒精、三氯乙烯、二氯乙烷、四氯化碳和二硫化碳中毒后不仅引起急性或慢性心肌损害,出现各种类型心律失常,且使心脏对肾上腺素敏感性增强,易致恶性心律失常。

2.长期接触二硫化碳及慢性乙醇中毒可致动脉粥样硬化。

(九)有机溶剂复合损害

当机体受到两种以上有机溶剂的毒害时,其毒性可相加或相减。

1.乙醇可抑制甲醇在肝内代谢,减少甲醇的毒性作用,可作为抢救甲醇中毒的解毒药。

2.乙醇和其他醇类可增加四氯化碳的毒性而加重肝、肾损害的程度。

【中诊断与治疗】

有机溶剂中毒诊断与治疗,不单纯是中毒的医学问题,而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应根据国家统一颁布的《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国家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