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diffuse nontoxic goiter)又称单纯性甲状腺肿(simple goiter),是指甲状腺弥漫性肿大,不伴结节及甲状腺功能异常。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5倍。单纯性甲状腺肿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endemic goiter)和散发性甲状腺肿(sporadic goiter)。—个地区的儿童中单纯性甲状腺肿患病率超过5%则称为地方性甲状腺肿。
【病因和发病机制】
1.碘缺乏 碘缺乏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主要因素。碘缺乏时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反馈性引起垂体分泌过量的TSH,刺激甲状腺增生肥大。但临床上单纯性甲状腺肿病人TSH往往正常或只轻度升高,而且地方性甲状腺肿可见于非缺碘地区甚至高碘地区,严重碘缺乏地区也可不发生甲状腺肿,提示甲状腺对TSH敏感性增加或其他因素也参与了甲状腺肿的发生。
2.遗传和环境因素 散发性甲状腺肿病因复杂,遗传缺陷或基因突变可引起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导致甲状腺肿的发生。发生突变的常见基因包括钠-碘同向转运蛋白(sodium-iodide symporter,NIS)、甲状腺球蛋白(Tg)、过氧化物酶(TPO)、双重氧化酶2(dual oxidase 2)、TSH受体(TSH-R)和PENDRIN等。环境因素包括食物和水中的碘化物、致甲状腺肿物质(如卷心菜、白菜、花椰菜、甘蓝等)和某些药物(如硫脲类、硫氰酸盐、高氯酸盐、锂盐等),可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或直接引起甲状腺肿大。嗜烟酒、胰岛素抵抗等也可能与甲状腺肿发生相关。
【病理】
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病变初期表现为腺体弥漫性滤泡增生,间质血管充血;随着病变进展,部分滤泡退化,部分滤泡增大且富含胶质,滤泡之间被纤维组织间隔,逐步形成大小不等、质地不一的结节。后期部分腺体可发生出血、坏死、囊性变、纤维化或钙化。
【临床表现】
大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重度肿大的甲状腺可压迫气管或食管而引起呼吸不畅或吞咽困难。甲状腺常呈轻、中度弥漫性肿大,质地较软,表面光滑;胸骨后甲状腺肿可致胸廓入口部分梗阻,引致头部和上肢静脉回流受阻,让病人双手上举在头顶合拢(Pemberton动作),可见面部充血和颈静脉怒张。
【诊断与鉴别诊断】
血清T4、T3、TSH基本正常。碘缺乏病人TT4可轻度下降,T3/T4比值增高。血清Tg水平正常或增高,増高的程度与甲状腺肿的体积呈正相关。TPO抗体滴度测定有助于排除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检测尿碘可了解碘营养水平。尿碘中位数(MUI)100~200μg/L是最适当的碘营养状态,MUI<100μg/L为碘缺乏,MUI 200~299μg/L为碘超足量,MUI>300μg/L为碘过量。
首选超声检查明确甲状腺肿特征和程度:甲状腺肿呈弥漫性或结节性,是否压迫颈部其他结构,是否存在颈部淋巴结肿大等。99mTc-高锝酸盐(99mTcO4)、123I或131I核素扫描有助于了解甲状腺功能状态、甲状腺肿病因,123I或131I核素扫描还可明确上纵隔肿块是否为甲状腺组织。吞钡X线造影和带流速-容量环的肺功能检查可帮助确定食管或气管是否存在压迫。CT或MRI主要用于明确甲状腺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及向胸骨后延伸的情况。
【防治】
甲状腺肿本身一般不需要治疗,有压迫症状者可考虑手术治疗。碘缺乏者需改善碘营养状态,食盐碘化(univer salsalt iodization,USI,10~15mg/kg盐)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预防碘缺乏病的有效措施。由于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尿碘排泄增加和胎儿甲状腺对碘需求增加,可导致母体甲状腺激素相对不足。WHO建议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碘摄入量的标准为每日250μg,MUI 150~250μ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