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问诊 登录 注册

医誓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首页 / 医典 / 《内科学》第9版 / 二、异常血红蛋白病

二、异常血红蛋白病

是一组遗传性珠蛋白链结构异常的血红蛋白病。90%以上表现为单个氨基酸替代,其余少见的异常包括双氨基酸的替代、缺失、插入、链延伸、链融合。结构异常可发生于任何一种珠蛋白链,但以β珠蛋白链受累为常见。肽链结构改变可导致血红蛋白功能和理化性质的变化或异常,表现为溶解度降低形成聚集体(如血红蛋白s)、氧亲和力变化、形成不稳定血红蛋白或高铁血红蛋白等,以溶血、发绀、血管阻塞为主要临床表现,绝大多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1.镰状细胞贫血  又称血红蛋白S(HbS)病,主要见于黑种人。因β珠蛋白链第6位谷氨酸被缬氨酸替代所致,以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HbS在缺氧情况下形成溶解度很低的螺旋形多聚体,使红细胞扭曲成镰状细胞(镰变)。可造成以下病理现象:①溶血:这类细胞机械脆性增高,变形性差,易发生血管外和血管内溶血;②血管阻塞:系僵硬的红细胞在微循环中瘀滞所致,亦与血管内皮的炎性活化有关。

杂合子一般不发生镰变和贫血。纯合子多于出生半年后出现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①溶血:黄疸、贫血及肝、脾大;②急性事件:病情可急剧加重或出现危象,血管阻塞危象最为常见,可造成肢体或脏器的疼痛或功能障碍甚至坏死,其他急性事件包括再障危象、巨幼细胞危象和脾扣留危象等,可出现病情急剧变化,甚至危及生命。

红细胞镰变试验时可见大量镰状红细胞、血红蛋白电泳发现HbS将有助于诊断。本病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各种急性事件、危象的预防和处理,抗感染、补液和输血等,羟基脲能够诱导HbF合成,HbF有抗镰变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和疼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根治本病的措施。多次输血的病人需注意铁过载。

2.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本病是由于珠蛋白链氨基酸替换或缺失导致血红蛋白空间构象改变,形成不稳定血红蛋白,有120余种。不稳定的珠蛋白链在细胞内发生沉淀,形成海因小体,使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和膜通透性增加,易于在脾脏内被破坏。本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杂合子发病。轻者无贫血,发热或氧化性药物可诱发溶血。病人海因小体生成试验阳性,异丙醇试验及热变性试验阳性。本病一般不需特殊治疗,控制感染和避免服用磺胺类及其他氧化药物。

3.血红蛋白M(HbM)病  HbM是由于珠蛋白肽链发生氨基酸替代,使血红素的铁易于氧化为高铁(Fe3+)状态,至今共发现7种变异类型。本病的发病率很低,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人均为杂合子型。病人可有发绀,溶血多不明显。实验室检查可见高铁血红蛋白增高,但一般不超过30%,有异常血红蛋白吸收光谱。本病不需治疗。

4.氧亲和力异常的血红蛋白病  本病是由于珠蛋白肽链发生氨基酸替代,改变了血红蛋白的立体空间构象,造成其氧亲和力的异常(增高或降低),氧解离曲线的改变(左移或右移),引起血液向组织供氧能力的改变。氧亲和力降低的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的输氧功能不受影响,动脉氧分压和组织氧合正常,但因高铁血红蛋白增多,出现发绀。氧亲和力增高的血红蛋白病,存在氧解离障碍,引起动脉氧饱和度下降和组织缺氧,可出现代偿性红细胞增多。氧亲和力增高的血红蛋白病更具有病理和临床意义,测定氧解离曲线有助于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相鉴别,如出现明显的血液高黏滞征象应予对症治疗。

5.其他  HbE病是由于珠蛋白β链第26位谷氨酸被赖氨酸替代,因谷/赖氨酸理化性质相同,故对血红蛋白稳定性和功能影响不大。为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杂合子不发病,纯合子仅有轻度溶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靶形细胞增多(25%~75%)。HbE病为我国最常见的异常血红蛋白病,广东及云南省多见。血红蛋白电泳HbE可高达90%,HbE对氧化剂不稳定,异丙醇试验多呈阳性。